這些青年在外打工,再將賺的錢寄回家裏,也算是為村裏做了好事,很多人家的新房子就是用兒女們寄回來的錢蓋起來的。在官錦初的影響下,這些青年也都具備知恩圖報的品德,他們積極地為家鄉的建設出力。有一次,一個叫肖迪青年為家鄉捐了1000元,而他每月的工資才不過1000元。
鄉親們的信任,讓官錦初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他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秉公辦事,對群眾一視同仁,否則很容易出事。有一次,一名村幹部在處理糾紛時,偏袒了自己人,官錦初就狠狠地批評了他。除了必要的開支外,村委會的人從來不亂來一分錢,而為了村裏修路扶困,官錦初還前後墊支了4萬元多錢。
在水石村,官錦初是有口皆碑的,這不僅因為他是帶領大家致富的人,同時還因為他是一個大好人。在中國,“好人”是很高的評價。的確,水石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處不滲透著水石村黨支部書記官錦初和支委們的血汗。
水石村的人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大家的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這對於官錦初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回報。說起水石村的巨大變化,村民們無不翹指稱讚:“致富路上跑得快,多虧軍人出身的官錦初書記把頭帶。”
脫貧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此時官錦初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破除村民們的一些陳舊觀念,讓村民們的精神生活充實起來。為此,他還提出了一個新的口號:富了今天富明天,富了口袋富腦袋。過去,水石村的村民都很迷信,有的人生了病不去看醫生,而是去找巫醫;有的人出門還要看日子,蓋房子要講究風水。曾經有一位村民得了急性闌尾炎,可是家裏人卻翻黃曆說那天不宜出門,結果差點鬧出了人命。
為了破除村民們的迷信思想,官錦初在村裏大張旗鼓地開展崇尚科學、根除陋習等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今每到春節,求神驅鬼的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文藝演出和知識競賽等有意義的活動,平時羞於表演的農民也大方地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藝。2003年春節,對於水石村的人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大年初一的早上:十幾輛豪華轎車打破了小山村的沉靜,轎車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村委會的大院,官錦初和全體村幹部早已經在那裏等候,他們與車上下來的人緊緊地握手擁抱。原來,這些人都是外出開廠辦企業的人,他們曾經為家鄉的建設出過不少力,這次村委會特地把他們請回來,與鄉親們共度新春佳節。
不過,期間還是出現過不少不和諧的現象。畢竟在農村,移風易俗是一場最為艱難的變革。打下這場硬仗,需要村官有文化,而且是先進文化。
有一次,一個村民的母親去世,他們家人悄悄地進行了土葬,後來群眾向村委會反映此事。官錦初馬上帶著村幹部去山上尋找,可是找了好幾遍也沒有發現在哪裏。
由於找不到“證據”,那個村民也不承認有這樣的事情,態度還十分強硬,說道:“到底是誰在胡說八道呢?我母親是去湛江看病了。”
官錦初看他這樣,就將錯就錯地說道:“是嗎?你母親生病了?作為村幹部,我理當去看看她老人家,我有車,我們現在就去行嗎?”
一看他要來真的,那個村民馬上就急了,馬上說:“這麼遠,就別去了吧,過兩天她就回來了。”看到他這個樣子,官錦初心裏也更有底了,於是又堅持說道:“那怎麼行,我一定得去看看。”
村民看他如此執著,隻好又提出了條件:“就算要去看,那也得買一些東西,空手去怎麼行?”官錦初一口答應下來,並催著村民上路。
走到車跟前時,這個村民實在招架不住了,他哭著對官錦初說道:“村長,你就別再追究了吧?我母親都已經下土了,要不你罰我點錢也行,讓我盡盡孝心還不行嗎?”
聽了這話,官錦初感動有些於心不忍,不過他知道如果自己軟下心來,那麼村裏麵還會有其他人這樣做的,因此還是硬著心腸拒絕了。後來,他苦口婆心地這個村民講道理,直到說服他同意火葬為止。從此以後,水石村再也沒有發生過一起偷葬的事情,火化率達到100%。
農村的習慣勢力強大,很多人都固守舊觀念,這一點官錦初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他認為,舊思想早晚會解除,他絕對不會向習慣勢力低頭。
村裏的學校原本是一間破廟,沒有圍牆,也沒有校門,官錦初覺得讓孩子們在這裏上學很不好。於是在村委會上,他提出要拆廟建校,可是這祠廟原是村裏第一大姓肖氏家族用來祭祀祖宗的,如今他提出要拆廟,無疑是“大不敬”的做法。尤其是肖姓家人聽說了之後,更是接二連三地找上門去,有些人甚至聲稱要“修理”官錦初……
為了能夠讓村民理解這一做法,官錦初和村裏的幹部們一起挨家挨戶地串門,不斷地給肖姓人家講移風易俗的道理,講培育下一代的重要性。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終於,肖姓家族的人終於被感化了,拆廟建校如期動工。半年之後,一所嶄新的校舍建成了,望著窗明幾淨的教學大樓,教師們樂了,村民們樂了,孩子們更是樂開了花。
2000年春天,天空下著毛毛的細雨,官錦初到村裏檢查計劃生育工作。當他走到一戶人家時,眼前的情形讓他有些驚呆了:這個家一貧如洗,屋裏隻有一張破舊的床,一張已經看不清楚顏色的桌子,幾件破舊的衣服堆在桌子上。家的主人已經60多歲了,妻子已經不在,孩子才隻有7歲,村長的突然到訪,讓這位老人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官錦初了解到,平時老人都是靠地裏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很少給村委會添麻煩,他自己覺得很慚愧,這麼質樸的群眾,不該過這麼窮的日子。他握著老人的手說道:“我一定會讓水石村富起來,讓下一代活得比這一代好。您老人家把孩子帶大,讓孩子好好讀書,生活困難的話去找村委會。”後來,老人的孩子已經進入學校學習,由村委會承擔了全部的學費。
有人曾經問他:一名好的村官,應當具備哪些能力?官錦初這樣答道:一要懂經濟,這樣才能找到致富路子;二要對農村了解,這樣才能學會用土辦法解決問題;三要辦事公正,保持“一碗水端平”;四要有點文化,才不會舊思想所束縛;五要能說會道,這樣才能善於說服大從,利於工作的展開。
貧困村終於擺脫了貧困,而水石村的村委會新一屆選舉又到來了,在32個自然村推薦的村委會主任候選人名單中,都是一個名字:官錦初。官錦初是個平凡的人,他的崗位也是十分普通的,可是他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官錦初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對待很多小事都很認真,把每小件事都當成關乎村民命運的大事去做。
一個村官想要村民服氣,就必須通過做實事贏得村民的信任,這就要求他們一心為公、為人正直,有人格魅力。而官錦初僅僅用了3年,就使水石村一躍成了全鎮的首富村、全市的脫貧示範村、全省的模範村,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隻有大得民心之舉,這就足以讓他得到大家的信賴。嚴格說來,村官不算官。但就是這樣一個不算官的官,上聯著政府,下聯著農民,維係著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