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當代轉業軍人楷模黎廣森
1958年,黎廣森出生於廣東省興寧市坭陂鎮東紅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77年1月,他應征入伍。1978年,他就因工作積極,先後五次獲得了嘉獎,當上班長,加入了黨組織。這年冬天,部隊組織到湖北沉湖農場施工,黎廣森不怕苦、不怕累,處處起著模範帶頭作用,最終帶領全班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在施工表彰大會上,黎廣森榮記三等功一次。年底,他破格被提拔為排長。1979年初,他隨同所在部隊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作戰中,他身先士卒,指揮全排戰士以精確的炮火近距離壓製了敵人的火力,為大部隊穿插進攻掃清了許多障礙,榮立三等戰功。自衛反擊戰結束後,黎廣森被選送到到信陽陸軍學院學習深造。從陸軍學院畢業後,他又先後擔任了副指導員、副連長、代理指導員等職。
1987年6月,因部隊整編,黎廣森被組織上確定轉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轉業後,他原本可以到縣城比較好的單位工作,但由於他十分鍾情於武裝工作,因而就主動提出到坭陂鎮武裝部工作,負責軍轉安置的領導也同意了他的要求。
多年來,黎廣森改行的機會很多,他完全可以換一個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有些親戚、戰友看他在基層幹武裝工作,既勞累,又清苦,就常常勸他說:“不要太死腦筋了,還是找機會換個好單位。”而他卻總是回答說:“幹武裝工作是我自己選擇的,我本來就是個當兵的,就適合幹這個工作!”
坭陂鎮是一個出兵大鎮,更是窮鄉僻壤,在那裏,有許多複員轉業軍人和傷殘軍人,麵臨的實際困難也很多。為此,黎廣森就常常會思索一個問題:如何讓他們退伍不褪色,正確對待個人困難,為軍旗增光添彩?
官陂村有一名叫肖苑靈的軍人,曾在部隊一次高強度訓練中,不小心受了傷,右關節粉碎性骨折,造成三級甲等傷殘,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1990年12月,他複原返鄉,被安置在了鎮糧管所。沒過幾年,又下崗待業,後來,就搬回了農村。當時,他就感覺心灰意冷,有了輕生的念頭。就在這時,黎廣森走進了他家,對其進行開導。黎廣森說:“比起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同誌,我們要幸運得多,有什麼理由不能堅強地活下去。”推心置腹的話語,頓時燃起了肖苑靈重新麵對生活的勇氣。
一天晚上,肖苑靈懷孕7個月的妻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早產大出血,情況非常緊急。就在這時,肖苑靈馬上想到了黎廣森,便立刻給他打了求助電話。接到電話的黎廣森聽說情況後,騎上摩托車就往肖苑靈家中趕去,幫忙將產婦送入醫院。由於送得比較及時,產婦順利脫離危險,孩子也平安降生。到了第二天,黎廣森又把自己家養的三隻老母雞送到了肖苑靈家。
幾年來,在黎廣森的幫助之下,坭陂鎮先後已有180名退伍軍人通過發展特色經濟作物或外出創業而走上了發財致富之路。黎廣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並造就了一批優秀的複員轉業軍人。
對自己的事業,黎廣森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幹部和群眾們也都非常信任他,對他有著很高的評價。在坭陂鎮武裝部工作期間,不管是當幹事、副部長,還是當部長、鎮黨委委員,他始終都保持著軍人的本色。對上級領導的指示命令,他總是會堅決執行,從不打折扣;每次接到任務,他也都會認真落實,從不拖拖拉拉,隨便應付;在工作中,他敢於堅持原則,敢於較真碰硬,從不怕得罪人。
有一年,上級領導要求所有基層武裝部的建設都要達到正規化標準。為落實上級指示,進一步完善配套武裝部的硬件設施,黎廣森就積極主動向鎮領導寫報告提建議,天天找書記、鎮長在報告上簽字,希望他們能夠幫助解決建設經費。書記、鎮長看了他的建議後,很快就答應了他的要求。等解決了建設經費這一問題,黎廣森又找到鎮黨政辦主任出麵進行協調,為武裝部增加了一間辦公室。最後,在黎廣森的積極爭取和努力下,坭陂鎮武裝部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按時完成了正規化建設的任務,受到了興寧市人武部領導的一致好評。
黎廣森常說:“要做好基層武裝工作,不僅要有過硬的本領和良好的素質,而且要帶頭幹、多流汗,光靠發號施令是不行的。”每年組織民兵訓練時,他都會親自任教練,給民兵們做示範,和他們一起摸爬滾打,一起參加考核。由於他率先垂範、組織嚴密、要求嚴格,坭陂鎮每年的民兵訓練任務都落實得很好,每次參加興寧市人武部組織的訓練考核都名列前茅。
坭陂鎮的幹部和群眾們都說:“黎廣森是一個‘拚命三郎’,幹起工作來不要命,到了危急關頭,更是不顧個人安危。‘有麻煩就找黎部長’,‘救山火找黎部長’,這早已成為大家的‘口頭禪’。”
2003年5月17日,興寧市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當時,位於寧江下遊柑子村一公裏長的河堤上,發生了七處管湧。倘若不迅速排除險情,河堤很可能會被洪水衝垮,就連附近的三個鎮也會被淹滅,這樣一來,近20萬群眾將會受到無法估量的損失。在這萬分危急的形勢下,黎廣森立刻組織起民兵應急分隊,冒著傾盆大雨,連夜趕到了河堤上,與柑子村的幹部和群眾們一同扛沙袋,堵管湧,以加固堤壩。在搶險過程中,黎廣森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時刻衝鋒在前,顧不上休息。終於,經過連續十幾個小時的奮戰,險情排除了,河堤保住了,而黎廣森卻累得倒了下去。
一天傍晚,全家人正在吃飯,黎廣森突然接到了鎮裏一處山林失火的報告,於是,他連飯都顧不上吃,僅服了幾片止痛藥,就騎上摩托車趕到現場,參加撲火行動。第二天,山火撲滅了,而黎廣森的衣服卻被濺在身上的火星燒出了許多小洞,穿在腳上的一雙軍用膠鞋也被山火烤得焦糊。
到了中秋節那天下午,黎廣森正準備下班回家和家人團圓,突然接到了報告,說是柑子村有兩戶人家因道路問題發生了爭執,雙方都找來親戚,想要“大幹一場”。聽說消息的黎廣森火速感到現場,與村幹部一起對兩戶人家進行耐心勸解,苦口婆心地向他們宣傳法律知識,就這樣,一場即將爆發的村民械鬥得到了製止。當黎廣森餓著肚子回到家時,已是晚上11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