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廣森也經常告誡妻子:不要過問、幹涉自己的工作,不要隨便接受他人的饋贈,更不要和別人比這比那。一次,有人對他的妻子說:“你家黎部長真傻,人家送錢送物都不要,難怪你家連件像樣的東西都沒有。”妻子將這話講給黎廣森聽,黎廣森隻是笑了笑,說道:“傻有傻好,老老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雖然窮一點,但日子過得實在。”

生活清貧,卻無怨無悔,從不接受別人的饋贈,這就是黎廣森。他的這種行為,體現的正是一種淡泊從容的品質。

征兵工作是基層武裝部的年度一重要工作。對此,黎廣森更是絲毫不敢懈怠,他常說:“基層武裝部是為部隊選送優質兵員的第一道關口,兵員質量直接影響到部隊戰鬥力的生成。身為第一把關者一定要不徇私情,否則就是禍國殃民。”十幾年來,黎廣森親手向部隊輸送新兵362名,從初審、初檢到定兵、送兵,他始終都堅持原則,嚴格把關,確保將最優秀的青年送入部隊,從未出現過一起責任退兵事故。

2004年11月,興寧市實行鄉鎮撤並,黎廣森因年齡和身體原因,被免去了鎮黨委委員和武裝部長的職務。當時,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即將展開,可新任命的武裝部長卻沒有及時到任。近些年,征兵工作越來越難,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身為基層武裝部長的黎廣森更加清楚。是把難題留給別人,還是主動擔當重任,站好最後一班崗?黎廣森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在鎮幹部會上,黎廣森立下了軍令狀:“我雖然已經退下來了,但我一定會繼續負責搞好今年的征兵工作,堅決完成任務,站好最後一班崗。”此時的黎廣森已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嶙峋,身體極度虛弱。但為了更好地完成上級分配的兵檢任務,他依然強忍著錐心般的疼痛,白天走村串戶,晚上守在電話機旁,不厭其煩地向各村定任務、教方法、提要求,耐心動員適齡青年應征報名,同時也會用真情感化適齡青年的父母,打消他們送子參軍的種種顧慮。連續十多天,他都工作到深夜,幾次累倒在了辦公桌旁。

一天晚上10點鍾,有位民兵營長打來電話,說是該村一名青年體檢政審都合格,但父母卻突然改變主意,不願讓兒子去當兵。黎廣森聽說這一情況後,立刻叫來了武裝部副部長王偉操,讓其用摩托車把他送到了十幾公裏之外的應征青年家中做工作。途中,由於肝部疼痛難忍,黎廣森先後幾次下車休息。王偉操見他一直用手使勁按著腹部,嘴唇上咬出了顆顆牙印,人變得特別消瘦,臉色也越來越難看,很不忍心再讓他這樣勞累下去,於是催促他到醫院檢查身體,抓緊時間治療。而黎廣森卻以為自己得的是胃病,就沒放在心上,總是滿不在乎地說:“我這是老毛病了,不要緊的。現在正是征兵工作的關鍵時刻,我不能走開,等征兵結束後再到醫院去也不遲。”就這樣,兩人繼續前行,等趕到青年家中,已是深夜12點多。經過兩個多小時反複做工作,青年的父母終於答應讓兒子參軍入伍。

征兵工作即將結束時,黎廣森拖著虛弱、疲憊的身體趕到了興寧市人武部參加座談會。在介紹情況時,他感到渾身乏力,肝部劇痛無比,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盡管如此,他依然堅持下來,將每個征集兵員的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等介紹完情況後,他一下子暈倒在地,被大家抬進了醫院。

躺在病床上的黎廣森,心裏始終還記掛著征兵工作,而此時,他已被化驗出患的是肝癌晚期。興寧市人武部和坭陂鎮的領導去看望他的時候,他愧疚地說:“我這個身體太不爭氣了,征兵還沒有結束,就先倒下了,還讓你們耽擱工作來看我,真是不好意思!”當時,領導知道他患的是肝癌,而且到了晚期,便問他有沒有什麼要求,他卻回答說:“什麼要求都沒有。”在領導的反複催問下,他說的卻是工作:“剛合並過來的壢陂鎮,征兵工作難度很大,今年任務雖然完成了,但工作比較被動,明年要重點做好那邊的工作。”

2005年1月,鎮領導經開會研究,決定要給黎廣森2萬元錢,讓他到廣州複查治病。臨走前,黎廣森對妻子說:“這2萬元錢是鎮領導給我治病用的,不能亂花,到廣州其他的開銷要用自己的錢。”妻子就按照他所說的,又找親戚、朋友湊了5000元錢。

在廣州複查治病期間,黎廣森讓妻子每天都記賬,除了看病治療使用公費外,其他吃住行等花費一律記在自己的賬上。經過專家複查診斷,他再次被確診為肝癌晚期,而且無法治愈。當他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後,就主動放棄了治療,返回家中調養。

在廣州,鎮裏給的2萬元錢,黎廣森隻用了1萬元。回來後,他認為,鎮裏在財政極其緊張的情況下,還拿出這麼多錢給他看病,心裏很是過意不去,就執意要將剩下的1萬元錢還給鎮裏。得知情況後,鎮領導考慮到黎廣森身患絕症,而且為了治病,欠下了很多債,就表示這筆錢不用還了,卻還是被黎廣森婉言謝絕。臨近過年,當人們都在忙著購置年貨、準備過年時,在妻子的扶持下,黎廣森專程趕到鎮裏的財務室,把剩下的1萬元錢交還給財務人員,當時,在場的都露出了驚異的表情。而黎廣森卻笑著說:“咱是黨員幹部,拿國家工資,哪還能讓政府額外負擔自己的藥費?”當鎮領導聽說黎廣森來還錢,就馬上趕到財務室,一再向他說明這筆錢是組織上補助給他治病用的,不用償還。但黎廣森卻不聽,還固執地說:“我的時間不多了,工作也幹不了了,不能再給組織添麻煩,這些錢先還上,看病花掉的錢,我們也會想辦法爭取早點還。”

黎廣森的妻子已下崗8年,他們還有一個9歲的兒子。在這樣困苦的條件下,黎廣森在彌留之際,依然斷斷續續地囑咐妻子說:“如果我走了,你千萬不要去找領導的麻煩,不要向鎮裏提任何要求……一定要好好撫養我們的孩子,把他培育成才,讓他長大後做一個對黨、對國家有用的人,多為老百姓做好事,多為社會作貢獻……”

患了重病,卻依然想著工作,不願給組織添麻煩,這樣的舉動也隻有像黎廣森這樣有著崇高品質的人才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