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部分老戰友想不通,他們認為自己曾經為國家出生入死,現在不應該受“這樣的待遇”,甚至還會串聯上訪,要求上級解決問題。每當這個時候,梁遠獻都會站出來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當年退伍的時候,黨和政府已經很照顧我們了,不僅為我們辦理‘農轉非’,還安排到效益好的工廠上班。比起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兄弟們,我們不是好很多了嗎?生活上要與不如咱的比,工作上要與比咱幹得好的比,再說國家也有很多難處,我們也應該體諒一下。”一番對比下來,戰友們往往被說得心服口服。
梁遠獻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動了一批複退軍人,劉德平就是其中一位。李德生是梁遠獻的一位工友兼戰友,十幾年前他患了急性肝炎,為治病他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家裏的生活每況愈下。此外,劉德平對自己的工作崗位也不夠滿意,曾經多次要求政府重新安排,並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可是,當他得知梁遠獻的情況後,感到十分慚愧,收回了要求變換工作崗位的申請,還寫了一封保證書,表示以後一定服從上級的安排。保證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從梁遠獻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後來,梁遠獻幫他尋找就業門路,當他得知當地被單、床單加工市場銷路較好時,就幫李德生建立起了服裝加工點。李德生每天4點多起床到市裏拉貨,下午再送貨過去,妻子加工,他幫忙疊放,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但忙得不亦樂乎,雖然錢的掙的不算多,可是日子過得十分踏實。
另一位戰友楊玉獻也是在梁遠獻的幫助下慢慢地走上致富路的,當時他退伍後七年內都沒有找到工作,主要依靠家裏的資助來維持生活,心中很是苦惱。梁遠獻了解這種情況後,就鼓勵他去養兔,還為他買了許多養殖方麵的書籍,使得楊玉獻當年就告養兔賺了2000多元錢。後來,在梁遠獻的鼓勵下,楊玉獻又在電焊維修方麵大展身手,很快他從便貧困戶變成了富裕戶。
總之,梁遠獻曾經幫助過的人有很多。很多人都問梁遠獻:你自己的日子過得那麼艱苦,為什麼還總是樂此不疲地去幫助其他人呢?他這樣回答:“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是種子,到了哪裏都要生根發芽。我要讓群眾從我身上看到實實在在的先進性。”
梁遠獻的故事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如果大家都像他一樣努力向前看,自強自立,和衷共濟,生活就會有新的希望。如果整日無所事事,甚至隻知怨天尤人,不僅於事無補,還會成為社會的包袱。
梁遠獻曾經說過:“有句話說‘大河裏有水,小河裏滿;大河裏沒水,小河裏幹’,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困難,一個國家也有一個國家的難處。我的想法是,對家庭,‘家和萬事興’,對國家是‘國泰才能民安’。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退伍軍人,在國家困難的時候、企業困難的時候,更應該立足本職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這樣國家發展了,企業興旺了,我們生活也就有保證了。”
村裏人提起梁遠獻,讚不絕口的話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照顧了一位毫無血緣關係的老人長達十幾年。
梁遠獻的鄰居候氏自從老伴去世後,無兒無女的她一個人艱難度日,梁遠獻覺得老人家實在可憐,便和妻子商量將她接到自己的家裏照顧,他還對老人說:“您別嫌我窮,有我吃的,就有您老吃的!”家裏本來就不寬裕,又多了一位老人,日子過得更是艱難。為了能讓老人過得安穩舒服,梁遠獻和妻子還“約法三章”:不管家裏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當著老人的麵嘮叨;不管夫妻間鬧了什麼不愉快,也不能當著老人的麵吵架。老人在梁遠獻家裏被照顧地無微不至,十分舒心,雖然家庭條件並不好,但每次從城裏回來,梁遠獻都會帶上一些蛋糕、奶粉什麼的,一做就堅持了十幾年。她總是逢人便說:“遠獻待我比親兒子待我都好。媳婦也孝順,天天給我梳頭,吃飯時把碗端到我手裏。”在梁遠獻的精心照顧下,已經90多歲的老人身子骨依然特別硬朗。
梁遠獻成了村裏孝順老人的典範,老人們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會拿他的事情做比較:“你看看人家梁遠獻,無親無故的老人都那麼親,你怎麼就不學學呢?”
有一次,村裏人組織大家集資修路,由於知道梁遠獻家裏比較困難,就沒有通知他。可是他知道這件事以後,主動拿出了500塊錢,成為全村出錢最多的一個人。總之,梁遠獻是個出了名的熱心腸,給老人們打水、扛柴,協助民警抓捕罪犯,調解鄰裏的糾紛,他走到哪裏,就會像蠟燭一樣燃燒著自己,照亮著別人。還有一次,他的一位工友李玲燙傷了腳,而李玲的丈夫又偏偏在部隊服役,8個月大的孩子無人照料。李玲急得直掉眼淚,梁遠獻得知後,就和車間的同事們組成互助組,輪流到李玲家照顧,直到她痊愈為止。
其實,梁遠獻為國為黨著想的事情,政府是知情的。為了讓他的生活好起來,菏澤市傳染病醫院的領導為他送去了一輛電動自行車,從此梁遠獻結束了騎自行車上班的曆史。後來,呂陵鎮黨委又送來了25英寸的大彩電,家裏人終於可以看到帶色彩的電視節目了。
很多認識老梁的人都稱他“二哥”,這個稱呼裏融合了很多感情,有尊敬,有親昵,更有一種樸實的依賴。工友陳中濤就曾經這樣評價他:二哥就是這麼個人,哪怕口袋裏隻有一個,隻要別人需要,他就敢全掏出來。見到老梁,工友們就覺得溫暖。
“有過當兵的曆史,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是梁遠獻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軍裝是脫了,脫不掉的是軍人的本色。軍隊大熔爐的陶冶,戰火硝煙的洗禮,把橄欖綠熔鑄到了他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