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神六”驕子聶海勝

聶海勝,男,1964年出生,湖北棗陽人,1983年6月入伍,如今是一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正師職,大校軍銜。他是我國首批航天員,更是我國“神舟六號”航天員。然而,這樣一個人卻來自一個貧苦農村,而且,家庭境況更是苦不堪言。

兒時窘困的生活常常讓聶海勝的父母為了區區幾元錢的學費而犯愁,隻好東挪西借……

1964年時候,聶海勝出生,他的家庭坐落在湖北棗陽楊壋鎮一個小村莊。這是一個窮得出名的村莊。而在這樣一個窮出名的村莊裏,聶海勝家境貧困也是出了名的。就像楊鎮村委主任聶金九所說的:“全鎮數我們村最窮,全村當年就數海勝家最窮。”

然而,雖然出生於窮村鎮,出生於窮村鎮中最窮的村子,出生於這個最窮的村子裏麵的最貧窮的家庭。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聶海勝積極進取的心和對上學的渴求。

雖然說,聶海勝的家庭極其貧苦,但是,他的母親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讓他上學的想法。所以,很多時候,母親都會為了讓他上學而到處求借於人,有的時候,僅區區幾塊錢,母親也不得不費盡心思。母親是一個農村婦女,沒有什麼收入,而父親走得早,家裏也還有八個姊妹,聶海勝的家境的確惱人。然而,即使是這樣的生活,聶海勝也沒有放棄過,為了上學,聶海勝願意在大雪天裏遠途求學,就像他的同學所說的那樣:“大雪天,6歲娃打赤腳走二裏地上學。”為了上學,聶海勝在萬不得已的時候,甚至會為了即使上學而給老師上交一筆特別的學費——一隻兔子或是一條魚。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生活,聶海勝的家庭很多時候也還是難以將其維持下去,比如說其在上初二時候,他就險些輟學回家。上初中的時候,孽海上每天提著油燈到學校上晚自習,去得最早,回家的最晚,非常努力地學習,即使是周末也很少出去玩。可是有一天,他卻說不想上學了,母親一氣之下拿著棍子將他趕到了學校。其實,事實上並不是因為聶海勝不願意上學,而是其害怕自己考上了高中而母親沒有錢供給時候傷心、難過。後來,母親得知後,一把將他攬在懷中:“娃兒呀,隻要你喜歡上學,媽再窮也要讓你上學。”

就這樣,聶海勝在家人和自己的努力下,艱苦地實現著自己的求學夢。

雖然說聶海勝的家庭非常窘困,但是他卻如那句話“窮人的孩子有誌氣”一樣爭氣,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也把學習搞得可圈可點。

別人都有學習資料,但是聶海勝沒錢購買,可是別人或許不記得書本上的內容,但是聶海勝卻清清楚楚地記得它們的具體位置;別人可能對物力非常頭疼,但是聶海勝卻通常代老師給大家講習題;別人可能非常苦惱於背誦課文,但是,聶海勝卻可以江口就背出許多篇章,而且一字不落;別人可能對數學懊惱不已,但是,聶海勝卻經常考得100分。

即使是這樣的條件,聶海勝也將學習高搞得非常好,於是,他非常順利得上完了小學、初中。初中畢業的時候,聶海勝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重點高中,而當時整個楊壋鎮隻有兩個學生考上,而且普通初中考上的隻有他一個。

考上高中,考上了重點高中,聶海勝的家庭卻無力為其支付上學的費用。好在這個縣中學非常人性化,在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後,為他補助了一些救濟金。

就這樣,聶海勝的學習生活勉強維持了下去。為了省錢上學,每天,聶海勝都將生活安排得非常有“計劃”性,比如他和另外一個同學為省錢,隻買半斤豆瓣醬就是一個星期的菜了……

然而,就是這樣,他的學費也無法攢夠,於是,聶海勝每當放假,他都會除外打工、幫忙,比如說遠赴十幾裏路,到堂兄弟家裏幫著搬木材、裝茶葉額,還跟著下地幹農活。這樣一個假期下來,聶海勝通常都會掙到十幾塊錢;除了假期外出打工外,聶海勝還會在每次周末的時候到校外打零工,比如說他修過公路,扛過木材。

人窮誌不窮,聶海勝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點將自己上學的學費都交上。

貧困不是關鍵,關鍵是看你是否有克服問題的信心;貧窮不是道理,隻要你肯真得努力,就會有奇跡,聶海勝在連區區幾塊錢的學費都交不起的情況下竟然可以以自己的努力將課本內容記憶得清清楚楚,聶海勝在家庭無力支出學費的情況下愣是靠著自己的雙手掙得高中學費。他,是每個人的榜樣。

聶海勝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在沒有什麼支柱的情況下一路從小學、中學走到重點高中,而後來在他自己高考分數極高的情況下,他竟然選擇了“軍人”。

高中畢業的時候,聶海勝遇到了“招飛”。全校有幾百個人,但是,聶海勝卻以自己的實力征服高高在上的審核標準。全校有7個名額,而他就是其中一個。

然而,麵對此,聶海勝卻隻說自己很幸運。因為,他說自己曾在小時候放牛的時候做過一個自己長出翅膀然後飛上藍天的美夢……所以,聶海勝毫無疑問地填報了這樣的誌願。

由於聶海勝學習成績的優秀,而且其在各方麵的素質也都還不錯。於是,他順利地被錄取了。一天,聶海勝的家中來了一些人,說自己是縣武裝部搞政審調查的。聶海勝自己真得要去飛翔了……

在離開家的時候,聶海勝堅決不讓母親出門送自己,因為他知道“飛行”很可能難以回家了,而艱辛生活中的母親一定無法忍受兒子的遠離。對母親來說,聶海勝是一種慰藉,更是一種支撐。

但是,選擇了飛行,聶海勝無怨無悔。幸運與傷感相撞,聶海勝將母親勸在家中,自己一個人走出家門。就這樣,聶海勝背著一個僅用小書包就可裝完的行李就上路了,百感交集,聶海勝堅毅地踏上航校……

到了航校以後,聶海勝小時候的夢想觸手可及,於是他更加努力地學習。所以,聶海勝還像小時候上學一樣,非常快速地就掌握了有關飛行的知識。

終於,聶海勝可以接觸到真正地飛行夢了,他無限深情地撫摸著飛機的操縱杆,就像撫摸、回味自己一個遙遠、美妙而親切的夢。

由於聶海勝成績的突出,他成為同行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而且將飛行完成得非常出色。所以,教官讓他當中給大家講講經驗、教訓的總結。這個時候,聶海勝隻說了一句話:“啥也不想,隻管飛。”

這句出於他肺腑之言,是一種對自己的總結,也是一種對飛行的認識。現在看來,簡單,但不無精辟。

航校的學習,簡單但也需要不懈付出,嚴格但也充滿趣味。聶海勝聰慧好學,為了自己的夢想,勇戰困難;為了自己與飛行之間的難言默契,勇攀高峰。

經曆磨練,不斷成熟;不斷成熟,做事可為,聶海勝在航校的時候經曆了一係列地嚴酷學習和訓練,他的夢想一步步地實現,不僅有飛行的夢,而且還上升到了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奮鬥終生的高度。

聶航生從來都是一個優秀的飛行員,他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將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飛行員,所以,他一直都是在為飛行事業努力、貢獻自己,甚至抱著一種不惜犧牲自己的信仰。

高中招飛,聶海勝從眾多同學中勝出,被選中;而來在學習高難度殲擊的時候,許多人都因為難度太大而提前退伍,而聶海勝卻堅持到了最後,而且輕鬆過關,這都源於其對飛行的熱愛和堅持。

而在他們那批選拔出來的飛行學員中,聶海勝實現了第一個單飛,而且順利完成。但是,當他單飛的第二天的時候,卻遇到了危險。

1989年6月13日,聶海勝進行改裝後殲擊機飛行,一切原本毫無異樣,就如他第一次飛行一樣。然而,當飛機飛行至高空,準備向4000多米飛去的時候,隻聽艙外一聲爆響,“砰”,飛機的發動機停機了。

這個時候,飛機瞬間下墜,機艙內溫度劇升……如果處理不慎很可能會出現危險。但是,聶海勝極高的心理素質使之冷靜地排除故障,而且有序地向地麵報告情況。然而,所有的辦法都嚐試過了,可飛機還在急速下降中。眼看就要出危險了,地麵領導也指揮他進行跳傘,而聶海勝卻沒有這麼做。因為,一架飛機造價甚高,他不能隻考慮自己的安危啊!於是,聶海勝仍然進行努力,想辦法將飛機開回來。就像他所說的那樣:“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把飛機開回來。”

聶海勝試著讓飛機滑行,滑行,滑行……距離太遠,沒有成功,飛機在距離地麵僅剩四五百米的時候由於急速下降所帶來的超重而幾乎無法動一動……最後,他萬不得已,按下彈射開關。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出現了瞬間的黒視、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