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聶海勝被彈射落於稻田裏,而飛機摔落在了離他一百多米遠的山溝裏著火爆炸了。
後來,事故原因查明是因為發動機壓縮器葉片本身出了機械故障,而聶海勝由於自己想盡一切辦法極力挽救飛機和冷靜果敢地處置險情的精神而受到了黨委三等功的表揚。的確該如此,飛機急速下墜會造成18G值的超重壓(相當於18個成年人疊壓在身上;當年選擇航天員時候的合格標準為12G值。),而聶海勝卻一直從4000多米高空堅持到離地麵僅有四五百米的地方才選擇彈射跳機。
而,聶海勝在休息27天後,又返回藍天,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超能力。而這種能力來自聶海勝對藍天的熱愛,對飛機天成的親切,對國家飛行事業的忠誠。
在聶海勝在經曆了嚴厲的飛行訓練後,他迎來了我國首批航天員的招募。於是,他心中的夢又有所上升。
為了能夠成為航天員,聶海勝堅持不懈地努力訓練,不僅嚴格要求自己的實踐能力,而且極其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專業課程。除了這些,在周末回到家中以後,還讓女兒給自己進行英語輔導。聶海勝認認真真地聽女兒老師的指導、要求,背課文、做練習等不亦認真乎!
除了實踐、理論方麵的困難,聶海勝還遇到了另外的難題——聶海勝的妻子擔心其安危問題,堅決反對他進行航天員選拔的事情。所謂,後方不安,前方就不能夠很好的工作;而且一個成功的航天員背後必須要有一個絕對支持自己的妻子,所以,聶海勝想盡一切辦法攻打妻子這座無堅不摧的堡壘。為此,他一手“磨”,有空沒空就跟妻子談論這個問題,瞅準時機就向妻子交流這個問題;一手“多幹活”,多替妻子著想,無論什麼活都爭著幹……聶海勝的妻子也不是不通情達理之人,慢慢地就被說動了。再說這也確實是聶海勝喜歡的事業,而且還是一項偉大而且高尚的事業。
學習、實踐、家庭因素都攻破了,聶海勝的體重卻成了最後一個大難題。雖然說聶海勝本身的素質非常不錯,而且也並不臃腫、肥胖,但是從一個航天員標準來說,他的體重就是麻煩。
眾所周知,減肥、減體重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還極容易反彈。而這對於航天員來說就更加困難了,因為他們還必須要保證自己飲食的營養和身體的健康。但是,聶海勝不怕,他堅韌、嚴格,每天堅持運動減重,而且在回到家中後,也堅持不懈,還請求妻子女兒好好地監督他。比如說每天吃過晚飯後,必須外出散步兩個小時,不到兩個小時堅決不能夠回家;吃飯不能夠是含高脂肪的,大多都吃一些豆製品等,最多也隻是吃一點點牛肉。終於,在聶海勝嚴格、苛刻的自我要求下,他的體重最終過關而且一直保持著。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諸如此類的事情,聶海勝還做過太多太多,最後,他攻克了所有的難題,完美地完成了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環境模擬等八個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最終以優秀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能的綜合考核,於1998年1月順利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
聶海勝,從小做過飛天夢,所以,他一直認真實踐著自己的飛天理想。或許正是這樣的一種熱愛精神,才使他順利地完成各項來自軍隊和家庭的訓練、考核,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航天情深,深似海,聶海勝不隻是說說而已。
成為飛行員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而成為航天員更是又難一籌,然而聶航生不怕,而且他還不斷挑戰自己。因為作為一名航天員,必須要不斷挑戰自己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而且如果想要做得出色就必須要加班加點的“自找麻煩”。雖然說航校的學習,嚴格、有趣,但是他們經曆過的考驗卻多如牛毛,而且每一項都令人望而生畏。
暈眩“電動椅”訓練。由於飛船是旋轉著飛速上天的,所以,航天員們必須克服高速旋轉所帶來的暈眩。為了幫助航天員戰勝這種正常的生理暈眩反應,每個航天員都必須要經常上電動椅進行測試。電動椅訓練是模擬這種空間環境的一種訓練。航天員坐上電動椅以後,眼睛被蒙上,接著電動椅就開始高速旋轉。這個時候的感受,是沒有經曆過的人所難以想象的,電動椅飛速旋轉,每分鍾轉動24圈,即使是身體狀態良好的飛行員在沒有過訓練之前也會在瞬間臉色大變,蒼白,難忍,直冒虛汗……1秒鍾、5秒鍾,1分鍾、5分鍾……至少能夠堅持5分鍾才可以被算作一個合格的航天員。
想象一下,咱們在原地打轉的時候,幾圈會有暈眩的感受;眼睛被蒙上以後,幾圈會產生暈眩感;眼睛被蒙上以後,什麼樣的速度旋轉就會感到暈眩?暈眩以後又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但是一個合格的航天員就必須不斷訓練自己的抗暈眩能力,而且還得經常練習。
“電動秋千”訓練。電動秋千的威力絲毫不遜色於前一項。坐電動秋千的時候,人的血液會在身體中快速運動,瞬間被送到大腦,瞬間又被甩到腳跟,前後,左右,越擺越高……加速度搖蕩,使人眼看就要被送到了15米高空,誰料又被猛得甩到最低穀……就如乘著一艘極小的船顛簸在巨風巨浪狂作的大海上,瞬間就可能使沒有經曆過的人噴出胃液。惡心、嘔吐、翻江倒海……然而,不馴服這匹烈馬就難以上天。
“低壓艙”考驗。由於高空空氣稀薄,氣壓比機艙內要低得多,假若萬一艙壁出現破口、裂縫就很可能要麵對太空超大負壓的考驗了。所以,不能夠克服缺氧巨壓的狀況就難以實現上天的夢想。為了克服這些,航天員們都必須要經曆真空環境的考驗,他們在低壓艙中要承受由於每秒15米的速度向海拔5000米的高峰攀登,但是不配備氧氣罩……直到10000米才會被戴氧氣麵罩。胸悶、頭痛、惡心、仿佛窒息,每經曆一次低壓艙訓練就如同經曆一次生死考驗。
像這樣的生理訓練項目還有很多,殘酷、難耐,但是聶海勝每每挑戰自己的極限,而且加班加點超額練習,於是,經曆過千萬次的生死考驗、極限挑戰,聶海勝將每一項都練習得完美無缺,而且許多項目都能夠超額完成任務。
想象一下,你在一個什麼也沒有的環境中,聽不到任何聲音,找不到任何的人,隻有你,隻有你,隻有你,生活一段時間……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寂寞難耐吧?是的,這對一個人心理上的考驗是殘忍的。而,一個合格的航天員就必須要將自己訓練成為一個如此失衡的環境中還必須要像在一個正常環境中一樣。而且,他們還要在這種環境下進行高強度的工作。狹小的空間中,沒有時間,沒有晝夜,航天員們必須獨自一個人高標準、嚴要求進行各種繁瑣的工作,無人商量,無可交流,而假若誰無聊到隻想睡去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隻要你的工作一停下來,監控鈴就會響起來了。身心俱疲、無處發泄、無從發泄。
很多時候,當我們感到沒有食欲的時候,我們通常情況下都會選擇自己好久沒有吃過的東西,或者是比較罕見的東西,也或者是天生比較喜歡的東西,而通常情況下,我們也會產生難以滿足的心理苦悶感。但是,航天員們卻不能如此,他們必須要克服對食物的挑選性。因為航天員們必須要保持體重,必須要保持健康……於是,他們的食物都是由航天員醫生來決定的。諸如,鈣含量多少、鈣磷含量比例多大、維生素百分比多少等。即使哪些是誰從小就不喜愛的食物也必須做到“愛吃”,因為航天員營養師會在他們吃飯的時候進行監督,督促他們時時到位,即使他們回到家中,也會接受到營養師“騷擾”的來訪或監督電話,如有不妥,立即會進行批評,甚至將其妻子批鬥得無處藏身。於是,一個優秀的航天員就必須做到做什麼就愛吃什麼。
像這樣的心理考驗還不計其數,但是聶海勝都能夠輕鬆應對,這不僅因為他從小艱苦環境的磨練,而且也源自於他的自覺和“自找苦吃”。所以,聶海勝才能夠從航校成長為飛行員,又成長為航天員。
聶海勝,一個從艱苦環境中成長的人,自小就練就了一身好素質,不僅是心理方麵的,心理方麵也無懈可擊。然而,這些艱苦生活環境磨練造就出的根本就是小兒科。所以,在航天員的訓練中,聶海勝充分發揚這樣的精神,磨練自己、自找苦吃、超標準要求自己,在通往航天的道路上一絲不苟地實踐自我鳳凰涅槃!
經曆這些艱苦的訓練以後,聶海勝迎來了神五登天。這是我國第一次嚐試載人航天的飛行,聶海勝心中充滿期待。為了能夠實現登天,他努力了許多。
進入軍隊多年,聶海勝參加過多次飛行,表現非常優異。於是,在我國2003年時候進行第一次載人航天宇航員選拔的時候他也有幸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