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體育教學中滲透集體主義思想
集體主義思想是無產階級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在現在和將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中,都需要國家的建設者們有集體主義精神!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部分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正確,對孩子過分溺愛,隨之也帶來了一些“後遺症”。如體重嚴重超標、運動能力低下、個體意識過於嚴重、缺乏集體主義思想或集體主義思想淡漠等這些現象不論是對孩子將來自身的發展還是對今後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是極其不利的。
因此,我們更應當在身體素質和集體主義觀念等方麵對孩子進行教育,爭取在強健其體魄的同時,使他們懂得集體的可貴,從而在其內心深處烙上集體主義的印記。
集體主義思想的培養應該是沒有界限的,如何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在教材中滲透集體主義思想
體育課的教材內容有相當強的思想性,我們在教學中應因“材”施教,對這個“材”進行充分的利用,以期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隊列練習時,讓學生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一致”等要求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語言或練習活動,使他們明白“集體的利益重於個人利益”、“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思想教育;又如接力賽,可以使學生緊緊地凝聚在小組內,甚至不用太多的語言引導,他們也能“為集體的榮譽而努力”。
“因材施教”的另一層含義,就是針對學生的特殊性選擇不同的教法。由於多種因素的作用,可能造成不同班級學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麵的差異。因此,我們應在這些方麵對各班有所了解,並選擇易於為其認可、並能收到較高效率的教育手段方法,使之得到全麵的發展。
如對紀律較好、學生個性不太強的班級,在教學手段上我以較固定的方式(如操作活動、小組活動等)使他們在協作中體會集體的力量和作用。從而形成對集體主義的感性理解;而對一些個性較強、思維活躍的班級,則以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新鮮多變的內容中受到吸引,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通過同一內容而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孩子們既鍛煉了身體,又明白了集體的可貴,從而產生對集體的歸屬感,以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而自豪。
在遊戲中滲透集體主義思想
投其所好,有人曾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活動,而且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由此可見,遊戲在兒童學習生活中的地位。
在小學體育教材中,遊戲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因此,我們應充當使用這種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孩子們在歡笑中強健體魄、樹立並鞏固“集體主義”思想遊戲的內容、形式和功能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我們應當以常換常新的遊戲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其集體主義思想。
故而“團隊精神”與“協作精神”這些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孩子們的指導思想,雖然他們的認識還遠不能升華成為理性的。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實踐,他們將在自覺與不自覺間,培養一種“為集體的勝利而努力”的思想。這雖然隻是“集體主義”的雛形,但隨著他們對這類遊戲的熟悉,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認識的提高,這些量的積累必然在一定時間後導致質的飛躍。這株“集體主義”思想的幼苗在不斷地吸收營養後,必然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用語言激發集體主義思想
正麵引導,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象植物需要水一樣。離開了鼓勵,孩子不能生存。”可見,鼓勵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充分利用正麵引導、鼓勵這些手段,為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服務,充分利用這些手段樹立學生的信心,使他們熱愛體育活動、熱愛體育課、熱愛集體並對自己充滿信心,從而在積極、正麵的內、外因影響下,得到全麵、健康的發展。
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最善意的批評也比不上最簡單的鼓勵。同時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彼得?克萊恩進一步補充說:“你做的一切,須讓他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