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新時期的時代特征與新時期愛院愛校教育的現狀來講,思想政治工作者亟需加強愛院愛校教育,從而推動集體主義教育的強化與內化。
(1)強化愛院愛校教育是新時期發展教育的必然要求調查顯示,學生對學校教育越來越表現出強烈逆反,主要反映在:心底反感一切學校規章製度和教育,或被動遵守,或視若無睹,或故意破壞;學生對自己所在的學院或學校沒有認同感和自豪感,表現為學習興趣不高,對前途盲目悲觀,自暴自棄;集體榮譽感減弱,不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不主動維護集體榮譽,甚至故意損害集體榮譽;追求個性化,但是對個性化的認識有偏差,認為與眾不同、我行我素、遊離於集體之外即是個性,無法協調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的關係。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加強對學生思想現狀的認識和研究。重視並加強對新時期大學生的愛校愛院教育,使學生的自我設計與學院學校的發展和諧一致,促進學生個人成才,也進一步融洽學院學校的發展環境,推進集體主義教育。
(2)細化愛院愛校教育注重細節對學生愛院愛校情操的培養。首先,注重學院學校的整體文化氛圍及其細節對學生情操的培養。學院學校文化氛圍及其文化風氣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注重細節的過程。可以細小到宣傳欄上的一個小散文,也可以細小到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教師的一舉一動,這些都是進行愛國愛校教育、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良好契機。
利用好學校報紙、刊物以及廣播台等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愛院愛校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利用好學院學校大型評估活動和重大外事活動的宣傳教育作用,誘發學生的愛院愛校情感;利用好學校大型慶典活動對學生自豪感的激發、學校優秀校友的優秀言行示範作用,把愛院愛校教育融入到學校活動的任何一個環節當中。
其次,注重學生日常文明行為養成,積圭步致千裏,積小溪成江海,要把學生的日常文明行為作為學生道德考評的一個重要方麵,把道德考評與學生的評獎評優工作、組織發展工作以及學生幹部選拔工作密切聯係,督促學生養成自覺的文明習慣,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從而為其愛校護校美好情操的形成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促進其集體主義精神的弘揚。
再次,對學生的愛院愛校教育要有係統、有規劃、有步驟地進行,列入院係和學校的學生教育之中,並使之成為和學生的入學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畢業教育等大型教育活動的一部分,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愛院愛校教育活動的時間,從而保證愛院愛校情感的順利生成。
(3)強化愛院愛校教育進一步發掘其理論支撐,深入研究其外延內涵,借助公選課的形式拓展開來做好公選課製度的研究與改革工作,可以直接為高校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幫助。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可以借助公選課形式,廣泛開展愛院愛校教育,使愛院愛校教育不僅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更要在課堂上以大家樂於接受的形式存在並被傳播。
另外,根據公選課教學短小精悍、靈活易變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隨時依據時事政策調整課堂內容,使整個愛院愛校教育活動既能與時事緊密結合,又能理論和時間密切聯係,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成集體主義的塑成。
總之,學生愛院愛校教育是一個係統工程,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反過來影響著校園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更是學生能否成才的奠基工程,其集體意識與榮譽感的培養。將影響學生一生。
所以,強化愛院愛校教育,不僅需要學生思想工作者在學生教育過程中逐步探索並加以完善,更應該得到整個學院學校的重視,成為學院學校發展與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