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縣並不大,街頭到街尾認識的人不少。說到翟誌剛,總有人豎起大拇指:“那孩子,從小就好!”70歲的劉雲濤老漢是翟家的老鄰居,他現在總是拿翟誌剛給自家孩子當活教材,“你看看人家翟家老三!多出息!”
1985年5月,翟誌剛考上長春第二飛行學院,開始了他“飛天”的旅程。
在翟誌剛離家上大學的前一天,母親破例沒有出去賣瓜子。她向鄰居借了20元錢,給兒子買了一個大黃提包,想幫兒子收拾行裝。可是,家裏實在沒有什麼可帶的,偌大的包中空空蕩蕩。母親對此落淚了:“兒呀,媽多想給你裝上一大包你愛吃的愛穿的,可媽和這個家沒什麼讓你帶的……”最後,母親為兒子炒了一鍋瓜子,一粒粒地選出個大飽滿的,裝到旅行包裏。上火車時,母親從貼身的小包裏掏出一張帶著體溫的5元錢,硬塞到兒子手裏。翟誌剛再也忍不住心酸,摟住白發蒼蒼的母親哭了。
然而,因兒子驕傲的父親終究沒能看到自己的兒子飛上藍天,就在翟誌剛到長春飛行學院的那年冬天,父親離開了人世。翟誌剛匆匆趕回老家,在處理完父親喪事的第二天,他不得不回到訓練基地。“神舟五號”發射前翟誌剛總共回家四次。母親想他時,就對著照片抱怨,“你怎麼就不想媽呢!”但每每說完就又樂了,她知道兒子幹的是大事。這期間,那個曾經製造驚喜的年輕人逐漸為大家所淡忘。直到“神舟五號”飛天前,鄉鄰和同學這才發現,這個年輕人又一次讓他們震驚。
因自身條件好被長春第二航空學院錄取,光榮地成了一名飛行員。帶著母親以及所有親人們的殷切的目光,翟誌剛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先後任飛行中隊長、飛行教員。
1995年5月的一天,翟誌剛參加飛行訓練。忽然,一股強勁的氣流卷起沙塵暴向機場襲來。當時,他正在返航途中,目視已看不清地麵,風速10米以上,他駕駛戰機完全憑儀表安然著陸。那一次,他榮立了三等功。
1996年初夏,翟誌剛接到通知,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初檢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參加臨床體檢。再接下來,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檢查。醫學臨床檢查,要對人體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隨後的航天生理功能檢查更是苛刻。幾個月下來,1000多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
翟誌剛順利地一關一關闖過。他的臨床醫學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項檢查的指標都達到優秀,令評選委員會全體專家信服。
從飛行員到航天員,有許多東西要從頭學起。基礎理論訓練,就有十幾門課程。翟誌剛回憶說:“我當飛行員已飛過了1000小時,基本上可以吃老本了。到這兒後,天天要像準備高考的學生似的趴在桌上讀書,學的東西還都很枯燥,聽起來很吃力,開始確實不適應。初來時的兩年,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
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是一項非常艱苦的訓練。然而,自始至終,翟誌剛都是麵帶微笑。首飛之前,翟誌剛的心理教員曾問過他:“你想沒想過如果選你去執行首飛任務,會是什麼心情?”翟誌剛滿臉笑開了花:“我會比平時訓練更放鬆,就讓我輕鬆地去飛吧!”
翟誌剛的孝順在老家,那是出了名的。翟家幾十年的鄰居劉雲濤老漢,提起翟誌剛就豎大拇指,說這孩子仁義,是個好孩子。他經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孫子要向翟誌剛學習,向身邊的英雄學習。
1985年,翟誌風考上軍校,臨走前一天,母親掏出一張帶體溫的5元錢塞給兒子,翟誌剛則將一個紙糊的小箱子留給母親。家人打開看,麵全是1分、2分、5分的硬幣,是他高中三年省吃儉用留下的,竟然有200多元。到學校後,翟誌剛每月都有12元的津貼,每次他隻留下2元,其餘全部寄給母親。他知道母親愛喝糖水,就給母親捎去白糖、奶粉。2003年母親過世,他三天後才趕回家,沒見上母親最後一麵,含淚跪地給母親磕了三個頭。
考入大學當上航天員的翟誌強和母親的感情深厚,對母親更是非常地孝順。81歲高齡的母親離不開故土,她不願離開這裏跟兒子到北京享福。無法守在母親身邊盡孝的翟誌剛隻有通過寄點錢來表達一個兒子的心意。他說,寄多少媳婦都不管,直到寄得我心裏舒服為止。
成為航天員後的翟誌剛回家探親的次數屈指可數,但是,每次回家探親,他都會時時守在母親身邊,陪著嘮嗑,對母親的頭疼腦熱更是悉心的照顧。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製造驚喜的航天英雄,如今卻永遠再無機會表達他對母親的歉疚。這個製造驚喜的航天英雄,就是最愛的母親,卻無緣與其見最後一麵。
就在“神五”發射那一年,正當翟誌剛作為首飛梯隊成員刻苦訓練時,他的母親已經病重在床。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牽掛,小兒子翟誌剛更是母親放不下了記憶。知道兒子成為航天員並為上天,而準備著、忙著,堅強的老人硬是不讓家人把她病重的消息告訴兒子。
距離“神舟五號”發射前夕,母親開始昏迷。然而,為人兒子的翟誌剛,直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後才得知了母親病重的消息,本想直奔母親床前的他,卻因為後的一係列工作而耽誤了行程,隻得打電話回家:“請代為我照顧母親,這邊的工作一旦完成,我便馬上趕回家。”
時不待人,天不從人願。在翟誌剛37歲生日那一天,他的老母帶著遺憾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然而,在臨走前,昏迷多日的母親卻頑強擠地出最後一句話:“別讓三兒為我耽擱了工作。”母親過世後的第三天,翟誌剛趕了回來。麵對是母親的冰冷冷的墓碑,這位剛強的東北漢子淚流滿麵地跪在地上給母親磕了三個頭。
母親去世後,因工作的關係翟誌剛回家的次數更少了。“回家與母親永別後,他又踏上為‘神六’奮鬥的征程,打電話回來常說,想抽時間回來到父母的墳前上炷香,但兩年他都沒有抽出時間。”哥哥翟誌強說道,“但我們不怪他,父母地下有知也不會怪他,因為他做的是一份神聖的工作。”2007年8月齊市首屆和平節,作為重要一份子的翟誌剛來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是卻因為工作繁忙而沒有時間回家,最後還是親人來齊市和親人,才得以見上一次麵。
2008年7月7日,齊市龍江縣景星鎮發生4.6級地震,翟誌強在家裏的炕頭上感覺到了明顯的震感,牆體也因為震感裂了縫隙,這邊剛穩下神兒,那邊翟誌剛第一時間已經把電話打到家裏來了,詢問情況,“‘咋樣!厲害不?人沒事?房子沒事?’他一連串問了一大堆,說話聲都有點變了。我趕緊安慰他沒事兒、沒事兒,別擔心!”翟誌強說,不論走到哪,家總是翟誌剛心底最牽掛的地方。
因工作環境的特殊性,無法像家人解釋什麼。這其中的痛苦隻有親身經曆了才知其中的滋味。長時間的封閉訓練,虧欠的又何止是自己的母親,還有自己的兒子、妻子。令人慶幸的是,翟誌剛先大我,後小我的努力,有了今天令人矚目的成就。
2008年9月24日下午,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記者見麵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舉行,翟誌剛被確定為“神七”航天員乘組指令長。當天下午17時30分,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三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亮相。他們是: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他們有著相同的年齡:42歲;他們有著相似的體重,相近的身高,甚至他們的成長背景、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都有諸多相似之處。2008年9月25日晚上21∶07~22∶27,三人攜手翱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