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誌剛入選宇航員隊伍已經10多年,兩次入選“神五”、“神六”梯隊,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而又是是什麼激勵著他不斷地拚搏呢?
隨著“神五”首飛梯隊的亮相,幾乎所有的人都記住了這位開朗英俊的航天員——翟誌剛,濃眉大眼、英俊帥氣,而且在當空軍飛行員時,他就曾成為《中國空軍》雜誌的封麵“模特”。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從“神五”到“神六”,“人氣”極高的他兩次入選梯隊,卻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
2003年“神五”飛天前,翟誌剛與一起入選首飛梯隊的楊利偉、聶海勝,三人一直在酒泉發射中心接受最後的訓練和同樣的飛行準備。直到飛行前的五小時,上級根據最後臨場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確定由楊利偉擔負起“中國第一太空人”的任務。此後,翟誌剛和聶海勝曾陪著即將出征的楊利偉在媒體麵前亮相,做出征前的彙報。
雖然最終沒有與“神舟五號”一起翱翔太空,但是作為備選宇航員,翟誌剛、聶海勝兩人以愉快的心情地一直將楊利偉送到“神五”艙口、協助其完成最後的升空準備,當所有鏡頭燈光都對準楊利偉時,翟誌剛、楊利偉一直微笑著向人群揮手。“當時為楊利偉捏一把汗,並沒有想‘他上了,我沒能上’。”翟誌剛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時隔兩年,即2005年“神舟六號”升空時,始終沒有放棄“飛天”的夢想的翟誌剛再次準備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衝鋒陷陣——他又一次站在創造曆史的邊緣,也再次成為熱門人選。令人覺得可惜的是,他再次與“飛天”的機會失之交臂。然而,麵對再次的失敗,翟誌剛卻心態非常平和。他說:“就是再‘備份’一次,也一樣光榮。我沒有失落感,因為我們的任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它不像體育比賽幾分鍾之內就進行完。在這個選拔過程中,長期的訓練過程就是一個選拔的過程,日常訓練的過程也是一個競爭的過程。畢竟這個任務太特殊了。”
也有人問翟誌剛:“距離那麼近,卻沒有得到,會不會覺得惋惜?”他說:“就是因為太近了,所以跟著一樣光榮。”他接著說道。誰執行任務都與自己去執行任務是一樣的,“隻要我刻苦地投入訓練,盡力了,就無怨無悔”。
翟誌剛為了自己的夢想,更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極限,黃天不負苦心人。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終於在第三次入選載人航天任務梯隊後,最終登上飛向太空的“神舟”。“神舟七號”飛船順利著陸後,翟誌剛出艙後發表講話:“我們順利的完成了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剛剛返回到地麵,昨天,中國航天員進行了首次出艙活動,使命光榮,充滿挑戰,結果圓滿,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2008年11月7日,翟誌剛同誌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並由胡錦濤為其頒發“航天功勳獎章”和證書。榮譽得來不易,《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也正是前兩次的磨練,翟誌剛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能在太空行走的人,第一個走的最快的人。從此之後,翟誌剛的名字和形象由永遠地在他的家長龍江的曆史上閃耀,永遠在中國人“撼天”的征程中為我們所銘記。
曾經隻是國家空軍中的一名普通的一級飛行員,曾經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及“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但以失敗而終的翟誌剛,卻在2008年9月27日,作為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人,第一次把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了茫茫太空,而他也成了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翟誌剛,在浩渺的深空美景映襯下,手持鮮豔五星紅旗,身穿“飛天”艙外航天服,向全球億萬觀眾輕鬆揮手……曆史凝固了這一瞬間,全世界的人們這一刻把目光集中在一個地方。翟誌剛成功了,翟誌剛出名了。其實,在這一刻,翟誌剛的心情和13億中國同胞的心情一樣,有兩個字形容:激動。而他的這一揮手之間,是奮鬥了10年的結果。
成功來之不易,可以說是一路坎坷,幾經周折。發射“神五”時,他落選了;發射“神六”時,他又落選了,他是14個宇航員中唯一一個3次入選飛天梯隊的宇航員。“不拋棄,不放棄”,2008年的秋天,42歲的翟誌剛終於“一飛衝天”,實現了自己渴望已久的“飛天”夢想。那麼,翟誌剛為何最終脫穎而出?
成功是有訣竅,而翟誌剛成功的訣竅則是刻苦訓練、充分準備、耐心等待。
翟誌剛深知:“被選定執行飛天任務的宇航員,肯定是優中選優,首先考慮各方麵條件最優者”。因而,10年來,他一直在專心訓練,心無旁騖,不管是否被選中,都毫不鬆懈地學習理論,掌握技術,熟悉操作指令,爭取最優。
為了適應長時間失重條件下的適應能力,翟誌剛在地麵進行臥床,進行5天的臥床訓練,這5天的臥床訓練是完全頭不能離床板,而且床調成負6度角度,不能枕枕頭,進食、飲水、大小便都有專門人伺候,這5天應該說能夠臥下來,一般人都能臥5天,但是,在臥床的這5天,不隻是單純的臥床而已,還有專門的人士在監視他的生理數據,掌握他在這5天內的生理數據,如調節成什麼狀態,身體狀態是什麼樣,而這是從醫學角度上來考察一個航天員的升天資格。翟誌剛說:“總體感覺非常地不舒服,尤其第二天、第三天這兩天最不舒服,躺一天可能還沒什麼感覺,到了第二天就腰算背痛了,到了第三天疼的就有點過了,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進入一種平台狀態了,感覺就不是很明顯了。”
從“神五”到“神六”,雖然他兩次都與飛天失之交臂,被稱為“航天員總教頭”的航天員係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這樣評價翟誌剛:“每次落選都不會把失意寫在臉上,但他以後的訓練會更刻苦,就像是憋著一股勁。”這樣,他的技術越來越高,素質越來越全麵,一步一步、堅定不移地走向他的奮鬥目標。
在刻苦訓練的同時,做好全麵充分的精心準備非常必要。其中包括精神意誌準備,心理健康準備,身體素質準備,協作意識準備。翟誌剛說:“在訓練的過程中,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都有每一天測試的內容,如,進行腦血流測試,進行潛聽功能測試,進行心理訪談、心理評價,還要進行體能的測試……這些需要你時刻以良好的心態麵對,一項不及格都能威脅到入選資格。”
針對這些,每一項,翟誌剛都非常認真、一絲不苟。通過一次又一次自我挑戰,極限的突破,意誌的磨礪,翟誌剛終於在第三次入選載人航天任務梯隊後,登上了飛向太空的“神舟”,並成為太空行走第一人。航天員係統副總師黃偉芬說:“翟誌剛操作能力突出,心理素質好,尤其是情緒穩定性和危機處理能力很強。”
具備了過硬的技術、充分的準備不一定不能成功,這需要機遇,即要耐心地等待機遇。機遇最垂青有準備的人,就像翟誌剛一樣,他為了抓住“飛天”這一機遇,足足耐心等待了10年。10年裏,他一次又一次地作為候補隊員,親眼目送自己的隊友飛向太空,但是,他卻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精益求精地訓練,孜孜不倦地學習,有條不紊地準備……終於,他盼望已久的機會被他等來了,而他有了以前的精心準備,輕易地就抓住了得來不易的機會,進而大顯身手。前航天英雄楊利偉說:“在‘神七‘出艙任務中,他(翟誌剛)的表現堪稱完美。如果一定要打分的話,我給他打100分。”
刻苦訓練、充分準備以及耐心等待不僅是翟誌剛的成功法則,縱觀古今中外,凡是獲得成功的傑出人物,不論是航天員、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還是政治家、軍事家、文體明星……他們大都經曆這三個基本環節——刻苦訓練,充分準備,耐心等待,才脫穎而出,進而一飛衝天。翟誌剛在宇航中心的刻苦學習訓練,如同蘇秦的懸梁刺股,王羲之的筆塚墨池,奠定了知識、技術,成了成功的保障;翟誌剛事無巨細地充分準備,如同諸葛亮在臥龍崗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遊泳名將菲爾普斯從水裏到岸上,使身心得到了全麵的打磨,進而使成功者素質超眾,勝券在握;翟誌剛耐心等待,如同楚莊王的“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勾踐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磨練了意誌,積蓄了能量,待時機成熟,便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更如猛虎下山,蛟龍入海,轟轟烈烈,有聲有色,走向成功,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