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以責任書寫軍人榮耀向南林(1 / 3)

6.以責任書寫軍人榮耀向南林

一個剛剛走出校門兩年的普通學員,是何種原因使其成為官兵心中的“明星”?一個身處基層技術崗位的普通士官,是何種動力使其成為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榜樣?

在向南林的學習筆記本上,清晰地寫著這樣一句話:“知識最誠實,學習掌握並能正確運用它,它就會變成不可估量的力量。”

巴山綿綿,蜀道彎彎。一個身穿單衣的孩子,肩挎書包,頂著寒風獨自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山陡路滑,孩子在幾次摔倒後又頑強地站了起來,一步一步地艱難向前挪動。他就是向南林。

1981年,向南林出生於四川大巴山區的一個小山村中。在其剛剛懂事的時候,曾當過教師的父親便給他講述古今中外一些成功人士刻苦學習的故事。隨著年齡的增長,理想的種子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知識不僅能夠使他走出大山,還能改變他的命運。在向南林幼小的心靈深處,學校就是追求理想的天堂。寒來暑往,年複一年,每天天不亮的時候,他就要起床,帶上苞米與紅薯,爬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前去上課。諸多次由於山陡路滑而跌倒,當飯盒滾至山溝的時候,他在一天中便餓著肚子。一起前往上學的孩子由於吃不了這份苦,均紛紛輟學回家,然而,向南林求學的信念卻從未動搖過。

山村小學的教學設施是尤為簡陋的:一間四處漏風的平房就是教師,幾十張“缺胳膊少腿”的板凳就是課桌。由於山裏較窮,任何人均不願意到其教書,唯一的老師就是村裏的一名高中生。幾個年級的孩子擠在一間破舊教室中,老師時常為低年級學生上完課後再緊接著為高年級的同學上課。盡管條件較為艱苦,但向南林的學習成績卻是異常優秀的,曾被評為“市級優秀少先隊員”。

進入初中以後,學校離家的距離破遠,50多公裏的山路則要翻越10餘座大山,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影響他學習的勁頭。憑借這種刻苦的精神,一直以來,向南林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進入高中之後,他又憑著自己優異的成績與其綜合素質,當上學生會主席,並成為十裏八鄉中出名的好孩子。

向南林的“學習小屋”,麵積不足六平方米。在那片狹窄的空間裏,書櫃上卻擺放著一摞摞燙金證書:首屆“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二等獎”、集團軍“學習成才標兵”、“國家法律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國家二級籃球裁判”等共32本。

雖然隻讀兩年高中便輟學入伍,但卻以其實際行動贏得32本燙金證書。這組具有強烈反差的數字究竟印證著什麼呢?師政治部主任鮑學軍這樣說道:“這就是向南林入伍七年以來勤奮學習的縮影與見證。”

自從走進軍營的那天開始,向南林便暗暗地告誡自己:“隻有勤奮努力,才能彌補知識方麵的差距。”在當兵的第一年,他以減掉八斤的體重換來全營同年度士兵中第一個“全能炮手”,擔任軍械員的時候,他依靠整日一身油汙的刻苦訓練而掌握了武術方麵初級修理技能,奪得全旅軍械員比武第二名;2001年,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武漢軍械士官學校。

在入校後的第一次實裝操作中,“知識差”便為向南林上了重要的一課。麵對指揮儀一尺多厚的電路圖與密密麻麻的元件,他不禁感到眼花繚亂,無從下手。對於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微電子應用技術等十多個學科專業知識,卻從未接觸過。那天晚上,向南林徹夜未眠。

與此同時,他深深地意識到,隻有疾速地奔跑,才能縮短其與目標的距離;隻有跨越重重高山,才不會抵擋勤奮的攀登者。

於是,向南林就為自己製定了一份“魔鬼學習計劃”:節假日不休息;白天上課,看掛圖、記數據,晚上就學習新知識,默默地演習電路圖。當熬夜困的時候,就嚼一口紅辣椒,提提神兒。由於辣椒吃得過多,向南林時常流鼻血,為此曾先後兩次住進醫院。

曾在高炮團的時候,由於經常熬夜,向南林的眼圈總是黑黑的,為此,學員們均開玩笑地稱之為“國寶大熊貓”。就這樣,兩年下來,向南林不僅自學了《電工原理》、《模擬電路》等30多本書記,還曾寫下近20萬字的學習筆記。

在一個不斷學習的社會中,學習應該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人生態度,持之以恒、堅持到底。走出校門的向南林,步履日益急促。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學習小屋”的燈卻依然亮著。在其書桌上,兩摞厚厚的專業書籍抵擋著向南林的上半身。燈光下,他總是在聚精會神地整理一天以來的工作筆記與學習體會。正是依靠這種獨具一格的“燈光精神”,他才在全團推廣“指揮儀故障修理排除法”等近13項革新發明,才在《軍械士官》等雜誌上發表《信息戰中信息技術對裝備保障的影響與對策》等6篇研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