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以責任書寫軍人榮耀向南林(2 / 3)

當學習已成為一種習慣之時,處處都是吮吸知識的課堂。每次觀看新聞的時候,他總是帶著紙筆,隨時記下一些前沿信息與新的論點;每當上街購物的時候,他總是奔到附近的書店轉轉,視察一下是否擁有新書上市;每當外出演習的時候,他總是在包裏塞上幾包蠟燭與蚊香,熄燈後前往帳篷外麵看一下;即使在送修裝備這種苦差事中,他也從不忘記披著大衣躲在平板的貨車上瞄幾眼書。

有一次,向南林探家歸隊轉車至沈陽的途中,望到離發車的時間還有很長,就前往周圍的書店進行翻閱。在密密麻麻的書架上,《十六屆六中全會解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探》等兩本書深深地吸引著向南林。當時,十六屆六中全會剛剛閉幕,他一直在尋找著這方麵的書籍,然而,身上隻餘下十幾元錢,連買一本書的錢也不夠。在其身上,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女朋友最近送給自己的“好譯通”學習機。這可如何是好呢?在一番認真思考之後,向南林便狠下心,用其“好譯通”跑到三好街電子市場換回200元錢,又返回書店買下那兩本書。

一個多月後,向南林用其積攢下來的零花錢再次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好譯通”,並將此事深深地掩藏在心底。

孫殿文曾這樣說過:“青年人不斷躋身時代前列,因為朝氣和血性,也因為學習和積累。”雖然對於愛情而言,它是一個美麗的“謊言”;但從求知方麵來說,它則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

向南林曾經說過:“選擇了軍營,就是選擇了戰場,就要為戰爭而準備,義無反顧地去迎接雷霆與朝陽。”

向南林的家鄉是四川大巴山區,那塊革命的熱土,曾孕育出其沙場點兵、馳騁疆場的夢想。然而,在新兵營的首次摸底測試中,共抽考了五個科目,他卻僅有一門勉強及格。

於是,向南林便橫下一條心,並為自己製定出這樣的目標:隊列、射擊、投彈等,各項成績均要全部達到優秀行列。

每天天不亮的時候,向南林就幹脆收拾好內務,在腿上綁上兩個粗布縫製的大沙袋,然後圍繞操場重複地奔跑。每逢節假日,有些新戰士請假外出逛風景,他卻在營區對麵的山坡山練習衝刺;每天晚上,他堅持做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還吩咐戰友坐在自己的肩上,練習蹲下起立,鍛煉腿部與腰部的力量。當手榴彈投至不遠的時候,他就堅持反複練習,每天比別人多投兩三箱,直至練得手夾不住筷子為止。

曾有這樣一句俗話:“不服輸,才不會再輸;不言敗,才能反敗為勝。”三個多月以後,向南林由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而轉變為一個“小老虎”般的士兵。在新兵結業考核的時候,他以各科全優的成績而榮獲新兵營嘉獎。

2001年9月,向南林以集團士兵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順利考入武漢軍械士官學校。在不斷的學習中,麵對電子、激光、紅外等前沿學科知識,在課堂上,他分秒必爭;課餘時間,他閉門自修。就這樣,在畢業的時候,他如願以償地取得絕大多數科目均在90分以上的優異成績。由他總結的指揮儀修理“聽聲初判、觀表定位、按圖推演、實地解難”等四步排除故障法,曾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推廣。除了埋頭苦讀,他還將自己的注意力放至動手能力的鍛煉方麵,一旦擁有機會,他就獨自鑽進實驗室中拆拆焊焊。臨近畢業之際,他的指揮儀修理技術便能與學校裏的行家媲美,一位教授據此預言道:“這個學生在日後必能成大氣候。”

離開校園的時候,向南林錄下革命導師恩格斯的一段詩進行自勉:“一股洶湧的洪流,呼嘯著奔出山穀。鬆樹在它麵前轟然倒下,就這樣它給自己衝開一條大道……”

跨出校門,向南林一方麵直麵知識與現實實踐的“鴻溝”,一方麵對著團隊的裝備一招一式地進行練習,不論是嚴寒還是酷暑,他從不稍輟。對於向南林來說,聽聲音辨故障則是其“拿手絕活兒”。當部隊組織訓練的時候,他時常在指揮儀的旁邊一蹲就是十幾個小時,聽音、辨情、記參數、摸索機器的運行規律,從而練就了其“一聽即準”的功夫。有一次,當隨連隊保障演習的時候,在開始前的幾分鍾內,指揮儀猛然發出異常的聲音:“不好,線芯有問題!”他手到病除,指揮儀在最短的時間內便恢複了正常。

檢驗的機會終於如約而至。2004年9月,集團軍舉行專業大比武,參加比武的均是專業技術士官,正可謂高手雲集、群英薈萃。在大比武的過程中,年齡最小、資曆最淺的向南林卻成為“一匹最黑的馬”,一舉擊敗比他早當兵8年、甚至10餘年的老兵而輕鬆奪魁,團隊曾為他記三等功一次。在頒獎儀式之後,向南林走在回駐訓點的途中,比賽對手單位的一個領導遠遠看到他,便對周圍的人說道:“這個兵,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