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內化機製的加強措施,有利於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更有利於培養許許多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1)堅定高校教師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動力,也是人生的目標。沒有理想信念,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等於沒有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這種理想信念決定著他努力奮鬥的方向。

高校教師必須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堅定理想信念的表率,逐步使大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和影響下,將這種理想信念轉化為自身內在的動力,時時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勇攀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再度輝煌而不懈奮鬥。

(2)拓展高校教師的知識層麵當今社會是個知識飛速發展的社會,一個不學知識的人,終究麵臨被社會淘汰的危險。高校教師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品味,就要不斷地學習科學知識。

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中占主導地位,他們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起著最直接、最有力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以其言傳身教來教化學生、激勵學生,從而實現培養人才的目的。高等院校常以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而聞名,當代大學生也常常以自己所在的高校擁有眾多的大師、名師而自豪。

然而,高水平、高素質的大師、名師絕不僅僅取決於教師的高學曆、高學術或高水平,而且還取決於他們具有比較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

一位高校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能否具有嚴謹治學、認真執教、樂於奉獻、盡職盡責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內涵,影響著他能否真正起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榜樣示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要深入研究教育知識,準確理解教育內涵。高校教師要想從根本上弄清楚“什麼是教育,怎麼教,怎麼學”等問題,就必須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麵。

(3)陶冶高校教師的品德修養師德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榜樣示範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充分說明教師在學生成長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師,往往受到青少年的愛戴和擁護,並在他們心目中產生威信。威信一旦形成,教師就能充分發揮以德育人的作用。在當代高校這個特定的育人環境中,教師教書育人是一支最基本、最重要的隊伍。

“為人師表”是稱頌教師可敬形象的表述,其中“師表”內涵德才兼備,即學高為“師”,身正為“表”。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傳授給當代大學生的絕不僅僅是某種具體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根本的還在於給當代大學生傳授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用自己內在的高雅素質和文明的行為舉止去影響當代大學生;用正確的政治態度去教化當代大學生,以身作則去帶動當代大學生;用樂於奉獻的精神感染當代大學生,從而以良好的精神麵貌為當代大學生樹立好榜樣。

(4)規範高校教師的言行舉止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做良好行為的標兵,才能實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在實際生活中,當我們要求大學生每天必須準時到教室的時候,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準時到達;當我們要求大學生講究衛生,我們自己首先必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當我們看到教室裏亂扔紙團的時侯,我們自己應該主動地撿起來扔到垃圾桶中,以培養大學生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當我們看到教室的桌椅壞了的時候,我們自己主動拿來工具修理整治,以培養當代大學生愛護集體財產的觀念;當我們要求大學生講普通話的時候,我們自己應該先講普通話。

唯有如此,高校教師才能真正以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影響當代大學生、教育當代大學生、陶冶當代大學生,實現以德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