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語文教學中人道精神的培養(1 / 2)

3.語文教學中人道精神的培養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有血有肉,會愛會憎的人,教育的目的的是培養人,塑造完整的人格。人道精神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最根本的精神,是對人的關切,尤其是對普通人,小人物的命運和心靈的關切,也對人性優美和完善的關切。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教育我們的學生“用自己的心去熱愛周圍的人們,去幫助周圍的人們。”那麼教師在生活中,課堂中要找準契合點,對學生進行人道精神的培養。

淺層的表現激發學生的同情心

同情就是對別人的不幸的遭遇在感情上發生共鳴,它是人類的美好感情的基礎。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同情心,對人由衷的關懷,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師不能是個冷淡無情的人。”他舉例說道:一個孩子因為外祖母去世,而在上課時思想不能集中受到老師批評時,同桌把這一原因告訴老師,老師卻冷淡地說:“外祖母死了有什麼關係?外祖母歸外祖母,但是學習必須認真!”而極大地刺痛孩子的心,他一聲不響,暗自流淚。從此以後卻恨透了這位教師,直到畢業的時候。教師應該牽掛著學生的喜怒哀樂,為學生的成功而高興,為學生的失敗而難過。

當我的學生午夜打電話,吵醒了我的美夢,我滿懷怨氣地接電話,但是聽到她那帶哭腔的求助聲,我心軟了,就輕聲安慰她,問清楚原因,原來她的爸爸媽媽吵架了,兩人都離家出走了,家裏隻留下九歲的她,她哭著說:“老師,我不敢睡覺。”在安慰和鼓勵她後,穩定了她的情緒後,我就打她媽媽的手機請她媽媽回家,但是總關機。此時,我知道我的學生一定坐在那裏等著她父母的回家,我隻得打電話對她帶點撒謊性質的說:“你媽媽在你奶奶家,她要老師讓你早點睡覺,明天她就回來了。”

接著我就講個笑話給她聽,讓她放心的去睡覺,對她說如果害怕可以抱著話筒睡覺,後來她由於搬家而轉到別的學校,她在《我最尊敬的人》作文中寫了我,寫了這件事情,她的語文老師把這篇作文給我看,要我幫她寫評語,我寫到:“孩子,你有一顆感恩的心,記住如果哪一天有誰打電話要向你求助,你懂得該怎麼做吧。”

我們語文課本有很多的課文都是真,善,美結合的美文,學生通過對一篇文章的閱讀、領會、理解,在語言世界裏感受作者寫出來的主人公的美好感情,或對人物遭遇的同情。在授課時,老師在深入鑽研課文的基礎上,授課時進入文章的意境,繪聲繪色地描述、引導,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教學範例如下:如教《秋天的懷念》文中的已身患重病的母親麵對殘疾的兒子捶打自己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兒子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們娘兒兩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講到這裏,感到一種揪心的痛,一個多麼熱愛生命的母親,一個多麼堅強的母親,她此時忍受的是什麼樣的痛,深愛兒子的她看到兒子的自虐行為,她的心一定在流血,我把這些感受聲情並茂的傳給學生,並且問:

“同學們,我現在是那個身患絕症的媽媽,但是此情此景,我已身心疲憊,我對我的兒子說:‘媽也累了,孩子我們一起走入天堂吧!’這樣說好嗎”。

我請學生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大家在暢所欲言中,得出結論:不行,這時的孩子已經對生活絕望了,母親一潑冷水他一定沒有活下去的勇氣。我接著深沉而堅定但是帶著哭腔乞求道:“咱們娘兒兩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的眼眶真的紅了,當我把這句話讀出來,全班同學靜靜地看著我,因為我好象真的看到病榻中自己的母親在已經不能說話的情況下,用她那和藹的眼睛在看著我,鼓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