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化學教學中的人道主義教育(3 / 3)

他對新社會、新生活的追求是真誠和熱烈的,勝過對一個美麗純潔少女的愛,然而這也隻是暫時的。他在外麵活動的時候,的確忘記了鳴鳳,但是回到家裏,他又不能不想她,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惱。“而這種思想在他的腦子裏戰鬥,或者可以說是‘社會’跟鳴鳳的戰鬥。鳴鳳是孤立的,而且還有整個的禮教和高家全體家族做她的敵人。

所以在他腦子裏的戰鬥中,鳴鳳完全失敗了。”這就寫出了他這個高公館三少爺的頭腦中,還沒有擺脫本階級的意識,他還是向封建禮教、封建家長製表現了自己的軟弱。於是他把鳴鳳放棄了。有兩樣東西在背後支持他的這個決定:那就是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熱誠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然而他究競是一個有豐實感情的人,他對鳴鳳的愛絕不是輕而易舉地就能忘卻的,他還不能使自己的心不顫動。

特別是當他剛剛得知鳴鳳投湖自盡的消息時,簡直是痛不欲生,在這裏,人情得到充分的表現。隻有這樣,才讓讀者感到他是一個具體真實的人。

覺慧與祖父各自走著不同人的生道路,在政治思想上他們是根本對立的。因此,覺慧感到祖父對自己不是慈愛,而是沉重地壓迫,使他時刻都想進行反抗。他參加學生運動,祖父禁止,他反抗了,他愛鳴鳳,祖父把她逼死了,他憤怒;覺民的婚事,祖父專橫包辦,他幫助覺民逃婚。這些重大問題上的尖銳對立,使他毫不讓步,堅持鬥爭。但在爺爺臨終之前,他卻帶著一種悲哀的感情呼喊“爺爺”,出現一種因為祖孫之間的膈膜並未解決,也將永遠不能解決的遺憾。

當然,他的遺憾是天真而幼稚的,其實他們之間的膈膜是根本無法解決的。有人認為這裏表現了資產階級人性論的思想。我認為他對爺爺的這點憐憫之心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一種人類共同的感情。隻要我們與當時的具體情況聯係起來進行分析,就會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

在階級社會中的任何人都既有階級性的一麵,又有非階級性的一麵,即在一個具體的人身上都既有階級性,又有人類真性,這兩方麵對立統一地存在於一個人身上。完全脫離共同人性的階級性是不可能有的,當然,完全脫離階級性的共同人性——超階級的人性也是不存在的。當時高老太爺已經看清,自己最寵信的兒子克安、克定們競是一個個腐化墮落的浪子,眼看他的“長宜子孫”的美好理想已成為泡影。此時此刻,這個高公館的絕對權威也不免有一種誰也不理解他,誰也不親他,誰也不真正聽命於他的幻滅之感。

於是,他對覺民的婚事妥協了,對覺慧開始有了一點溫存和慈愛。這時,他們之間的政治利益衝突出現了緩和,在這種不損害雙方利益的情況下,他們祖孫之間那種潛在的人類共同的情感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古人孟軻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充分體現了人道主義的社會、人生理想,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製製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紮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幼兒園愛心教育指導

愛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愛心教育的實施對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起著促進性的作用。幼兒的童心需要百般嗬護,隻要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收到豐碩的果實。

愛是人間最美的語言,愛是人們最高尚的情操。“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生活中,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真誠的微笑,都在傳遞著愛的真諦,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愛像生命中的一縷陽光,能把心靈的冰霜融化,又像春雨能滋潤心田,愛是無私的,博大的。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處在中心地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整整天被愛包圍著,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更談不上愛心和同情心了。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1)在實施中培養幼兒的愛心教育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明確指出: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和能力。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在以活動實施過程中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愛心教育。

如:《溫馨感謝》教育幼兒感受並懂得回報他人的愛,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引導幼兒理解“愛不單包括他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也包括自己對他人的關心愛護。”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可以先給幼兒講一個《愛》的故事,然後組織幼兒圍繞”愛“,討論愛是什麼?愛就是心裏呀要裝著別人。《留下我的愛》針對小朋友馬上就要畢業了,教育幼兒要珍惜在幼兒園的生活,告訴幼兒:“老師是多麼愛你呀!你將怎樣表達對老師的謝意?”有的小朋友折了千紙鶴送給老師,有的畫了一幅最美的畫獻給老師,還有的說出心裏祝福的話。在學習《好朋友檔案》活動時,請小朋友說出自己喜歡的好朋友是誰?為什麼喜歡他?使幼兒更全麵的了解朋友,鼓勵幼兒在朋友的交往中,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朋友在一起的快樂,對培養了幼兒的愛心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2)利用一日活動貫穿愛心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最初都擁有愛心,隻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發生了變化。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人們都看過這樣一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可以看出,孩子們是渴望愛心教育的,愛心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大集體,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作為老師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例如:“三八”節到了,教育幼兒給媽媽一個驚喜——唱歌、畫畫、講故事都可以;國慶節到了,組織幼兒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的演講比賽,激發了幼兒的愛國之情;遊戲時,教育幼兒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當不小心碰著別人時,要主動說聲“對不起”。別人有困難要熱情地幫助別人。善於觀察,捕捉幼兒一日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片段,對幼兒隨機進行愛心教育。告訴小朋友:“母愛是最偉大的。生日就是媽媽生你的那一天,是媽媽給了你生命,你應該幫媽媽做點小事情,聽媽媽的話,讓媽媽高興才對。媽媽為了你付出很多的愛,這一天你應該感謝你的媽媽。將來你還要把你的愛回報給媽媽。”細微的愛心舉動,使孩子們感到大家庭的溫暖,我也分享了孩子成長的快樂。

對幼兒進行了愛心教育,使幼兒懂得了一個道理:快樂的事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一份快樂就會變成許多快樂。在分享的過程中,培養了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通過歌曲《讓座》,教育小朋友要尊敬老人,有禮貌;給孩子們講《孔融讓梨》故事,教育小朋友兄弟姐妹之間也要互相謙讓。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愛是相互的。愛心教育貫穿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

(3)利用教育資源強化幼兒的愛心教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幼兒園的最佳合作夥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社會和幼兒園無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戀的是家庭,最親近的是父母,最愛做的是遊戲,關鍵時刻配合幼兒園共同教育,會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導,第一路標,在愛心教育中家長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有的幼兒在家和幼兒園出現“一個寶寶兩個樣”,針對這種反差現象,通過多種形式——家訪、電話、便條的形式,與家長密切配合,積極宣傳愛心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兒童觀、教育觀,向家長提供培養孩子愛心的方法,以身示範,做孩子的榜樣。通過家長會,共同商討培養幼兒愛心的途徑,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更加重視幼兒的愛心教育,主動在家中強化幼兒的愛心教育。

豐富的社區資源也是向幼兒強化愛心教育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目睹了千載難逢的視覺盛會“千手觀音,讓愛飛翔”萬分感動,於是把精彩的一幕——千手觀音與您牽手的彩色照片帶回來,裝飾了孩子的展板,為孩子創設了愛的氛圍。孩子們看了驚叫起來:“快看呀!春節晚會的千手觀音都是聾啞人。”“是啊!站在最前麵領舞的邰麗華還是個聾啞人呢。他們的舞跳得那麼美,一定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也一定經受了無數的考驗,她們驚人的毅力、超難度的動作,震撼全國,紅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人們情感的共鳴。各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積極參加了“慈善一日捐獻愛心”活動。我們小朋友現在不能掙錢,也要投身到愛心大活動中去,請拿起我們手中的畫筆,圍繞“愛”這個中心,畫幅畫表達我們的心意,學會回報社會,強化自己的愛心意識,從小學會關愛他人,才能培養良好的品質。

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永恒話題,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愛心教育的實施對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促進性的作用。是啊!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嗬護,隻要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受到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