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學愛心教育的培養指導
愛心是人性中最基礎的東西,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孔子說:“仁者愛人”,費爾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學也是以愛為基礎的,他說:“愛是存在的標準——真理和現實的標準,客觀上如此,主觀上也是如此。沒有愛,也就沒有真理”。然而,現今的孩子卻普遍缺乏愛心,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不懂得對別人付出一點點愛。任性、亂發脾氣、不知體貼大人、對父母長輩指來揮去等現象更是數不勝數,特別是在小學生中尤為明顯。愛心是人類所不可缺少的極為重要的基本素質。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愛心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中,對智育的重視大大超過德育。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父母長輩對獨生子女寵愛有加,讓他們在一個被愛的環境下成長;然而,大部分家長卻忽視了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別人。由於社會環境、家庭、學校、學生自身因素等各方麵的影響導致小學生缺乏愛心。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學校教育中灌輸愛心教育對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也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要培養一個好的個性品質,使他能在今後的社會實踐中將這些道德認識付諸行動,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愛心,那麼如何加強孩子的愛心教育呢?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有益的活動融入愛心教育的各個方麵,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懂得愛,學會愛。
活動一:“節日教育話孝心”——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品質。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很簡單,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很難想象他會去關心別人。教會孩子熱愛自己的父母,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情感,是小學生愛心教育的重要環節。
一些特定的節日,是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良好載體。適時開展一些愛心活動,更有利於幫助我們對學生進行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愛心培養。母親節、父親節,做一件關心父母的小事。吃飯請父母先動筷;父母下班回家送上一杯水或遞上一雙拖鞋;當父母長輩休息時,就要踮起腳尖輕輕走路,以免吵醒他們。“三八”婦女節,對媽媽說一句愛的話語,唱一支愛的歌曲。教師節,為老師送上一張自製的精美賀卡、小禮物;重陽節,為爺爺奶奶送上一塊熱騰騰的“重陽糕”,祝福他們生活節節高,身體一年比一年更健康。每一個節日都傳遞出一個愛的祝願,每一次愛心湧動都是一次最好的愛的教育。
活動二:“小對聯送大祝福”——培養學生關愛弱小的品質。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有一些弱勢群體,他們需要關注,更需要關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關心老人,愛護弟妹是愛心傳送的最佳方法。
新春佳節,一群有書法特長的孩子集聚一堂,自願組成了一個“小書法家愛心團”。他們拿起手中的毛筆,揮毫寫下一幅幅精美的對聯,親自到社區的軍烈屬、孤老、殘疾人家中送上一幅幅新春對聯。禮輕情意重,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為他們身邊的弱勢群體送去一份最真摯的祝福,送去一顆最樸實愛心。
活動三:“愛心義賣送溫暖”——培養學生幫助別人的品質。
互助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條件。一個具有愛心的人起碼要有幫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動,這也是做人的基礎和我們的社會與人類得到完美發展的必要條件。
雪在手中融化,愛在心中傳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我們共同努力,省下一點錢,伸出一雙手,盡上一份力,捧上一顆心,為災區人民,送去學校師生和家長的深情祝福。
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建立起樂於助人的概念,告訴學生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道理。然而,我們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簡單幼稚地認為世界上的人都在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愛心升華遠遠不是這樣。所以,還應當培養學生們的思考和判斷力,教會學生幫助別人時要量力而行。在生活中,孩子們學會了如何幫助別人。當他們看到老人上下樓梯不便時,主動讓步並攜扶老人;當乘公交見有抱嬰者或老人時,主動讓座位給他們;當同學有困難時主動給予幫助。但絕對不能讓小學生幫助他人去幹壞事。
另外,做為教師更應主動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言傳身教,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成為學生助人為樂的榜樣。讓他們從幫助別人中得到了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