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活小事中實施社會公德教育(2 / 2)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競爭是一個人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存發展中不可迴避的事情。雖然競爭總會有成功和失敗,但每一個人卻都想當“常勝將軍”,孩子尤其如此。

因此,在家裏與孩子玩遊戲,父母常常有意讓孩子贏,很多家長認為“與孩子玩,何必爭高低”,因而孩子一定是贏家。可是我們要知道,當孩子與同齡人共同玩耍時,決不會得到這樣的謙讓。

在今後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隻有公平競爭,隻有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的那一份“奶酪”,才能真正享受到奮鬥之後的幸福。所以,父母在與孩子玩耍時,應適時地與他(她)認真決以“勝負”,讓孩子學會在成績麵前不驕傲,失敗麵前不氣餒,無論成功與否,都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同時還要讓孩子掌握競爭的道德準則,競爭是公平的,要有寬容的氣度,既不能嫉妒別人,又要有信心超過對手,要為對手的成功鼓掌,充分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再一次加倍努力,真正品嚐勝利的喜悅和競爭的樂趣。

培養孩子具有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質之一,是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因為小,總是被照顧和原諒,成人覺得孩子這麼小,要求什麼責任心呀,長大了再培養吧。

殊不知這是在放縱孩子,孩子亂扔東西,大人來收拾;孩子找不到東西了,大人到處找;孩子做事做了一半就扔下跑開了,大人卻聽之任之。如此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喪失責任心。壞習慣養成了再糾正是很費勁兒的,並且這種隨意的生活習慣養成後,當他們進入集體時,會有格格不入的感覺,集體活動會讓他們覺得難以忍受,這樣很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意識。

因此,我們應從這些生活小事入手對孩子從嚴要求。平時就要教育孩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好,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做事情要做完,答應了的事情要有交待,別人休息時不能打擾等。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後,可以委托孩子為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認真、負責地完成,不可馬馬虎虎,草率從事,或半途而廢。

事實證明,一些做事認真負責的孩子在群體中往往很有威信,受到小夥伴的尊敬,他們自己也感到很快樂和自豪。

總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衣、食、住、行、玩,父母都會麵臨著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這就要求父母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