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庭教育中實施社會公德教育(2 / 2)

家庭是一個人形成道德品質的搖籃,對於孩子未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起了“先入為主”的作用。“做事先做人”,我們的時代需要德才兼備的優秀建設者,我們的社會需要弘揚和崇尚社會公德的精神,這是您的孩子今後步入社會,立足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人們常說“忽視思想品德教育會出危險品”,這並非危言聳聽,如果不從小對孩子進行社會公德的教育,再天才的兒童長大後也是無法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建設者的。

因此,要求要從言行舉止到物質供應、精神滿足上無不圍繞品德教育這一“中心”而全力以赴。

(4)成長環境要良好對於社會公德來說,口頭上的“教”是很少能起作用的,能起作用的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加上行為上的習染,是精神上的感化,也就是習育與化育,隻有當采用習育與化育時,孩子的社會公德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要為孩子創設寬鬆友好的精神環境,培養孩子的“愛心”。其實孩子是人類最真誠的群體,他們的內心是純潔的,情感是細膩的。我們必須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與孩子為友,讓孩子在平等、尊重、關愛的環境中來學習良好的社會公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孩子的“平常心”。在家庭中,孩子的地位有了很大的變化。往日貧困生活所加在孩子身上的責任與義務漸漸被淡化,多數的孩子不必為家庭的溫飽操心。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開始漸漸地喪失以往因為能替家庭做貢獻帶來的自豪和自信,取而代之的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樣的孩子是自私的,那就不用說有什麼社會公德而言了。

(5)教育要在生活中進行孩子在天天地長大,他們所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麵臨地事情也越來越多。我們家長必須明確社會公德的培養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需要身臨其境地感受與引導,因此必須教育和培養孩子從小做起,從平常的點點滴滴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其觀察社會中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的工作,如:交通警察在烈日下、狂風暴雨中指揮交通,清潔工每天天還沒亮就開始上街打掃衛生,公交車司機早出晚歸地服務乘客等;並收集一些社會低層、平民百姓生活的圖片,讓他體會“一份勞動一份收獲”的辛苦,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教他懂得珍惜他人的成果,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懂得遵紀守法,懂得何為社會公德。

總之,正如《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社會公德和誠信的培養教育,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做出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大力營造,通過一係列有效的形式和載體,以及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到那時,我們的孩子們都會成為一名值得自豪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社會也一定會變得更加文明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