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數學學科中滲透社會公德育教育(2 / 2)

①實事求是,言必有據數學來源於生產實踐,因而是最講真實的一門科學,數學的基本特點是嚴密和抽象。

②堅韌不拔,頑強拚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明確學習目的,激發他們刻苦頑強的精神。

③一絲不苟,嚴肅認真教師要通過備課與講課、作業的批改與講評、測查命題與閱卷、課外輔導等教學工作中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同時嚴格要求學生書寫整潔、認真練習、質疑問難、有錯必改;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作風。在作業方麵我要求學生都統一格式,字跡認真。

④獨立思考,勇於創新教育學生對每一個數學結論或結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為什麼成立,是不是確有道理,搞清來龍去脈。使學生了解在一個數學概念出現後還會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一個數學問題往往有多種解決途徑。通過對數學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深入鑽研和探討,通過將一個數學問題經過各種變換,轉化而引入另外問題的做法;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的原則

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德育,必須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並且依據德育過程的客觀規律去進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適度性原則德育滲透是將思想、觀點、精神、情操等有意識地擴散、遷移、傳遞給教育對象的,使之在無意中接受。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德育滲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牽強附會、形式主義和貼政治標簽,不可將數學課變為政治課,那將失去數學課的教學本質。

(2)漸近性原則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發展水平,找出切合實際的教育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近地進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可能都一個標準,對那些稍微有差距的學生要給予寬容,隻要他比以前有進步那就達到目的了。

(3)以情動人的原則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發掘和表揚學生的內在情感,調動他們積極的心理因素。德育要講究藝術性,要充分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師動之以情,才能激學子之情,使之樂其所學。要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那樣,在“潤”字上下功夫,寓理於情、清理結合、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課堂的理性灌輸中融進形象化的情感,使教與學之間產生和諧的共振效應,德育就會進入新的境界並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生活上關心學生,在學習上幫助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愛。

(4)持之以恒的原則德育不能搞一陣風,隻有堅持不懈的努力,長期精心培養,持之以恒的滲透,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科學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要經曆一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數學中的德育滲透應遵循教育原則,將德育貫穿於教與學的全過程中,反複地向學生滲透其德育內容,不可厚望於某節課、某個內容。隻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寓德育於教學之中,長期地熏陶、滲透,才能收到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深挖小學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讓我們帶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走進課堂,走進春天,去播種期待,播種心靈,播種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來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