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立足中國。當代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正經曆著曲折的過程。從社會發展曆史進程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由於社會主義是一種嶄新的社會製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對於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在這個過出程中就可能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失誤和挫折,但是社會主義無比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蘇聯的解體不等於科學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違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必然結果。社會主義並未因暫時的挫折失去光明的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勃勃的實踐已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②對社會主義曆史地位的正確認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和崛起是遏止世界戰爭的重要力量。在20世紀,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追求利潤和侵略擴張的本性已使人類蒙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蘇維埃政府迅速宣布退出不光彩的戰爭,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社會主義的蘇聯充當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力軍。戰後,蘇聯和中國又成為世界上抗衡和抑製戰爭的主要力量。冷戰結束後,中國和其他熱愛和平的社會主義國家一起,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很大貢獻。
社會主義國家對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起了推動作用。社會主義國家支持和鼓舞民族解放戰爭,掀起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促使100多個國家先後擺脫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桎梏而獲得獨立,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係的徹底崩潰。
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改良了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迫使資產階級對其野蠻的資本主義製度作出改良以維持自身的生存,如建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福利製度和社會保障體係等。
如果尊重曆史,就不得不承認,社會主義推動了曆史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麵貌。
③對落後國家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為什麼社會主義國家普遍比社會主義國家落後?”這又是大學生心目中的一個疑問。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從社會更替的規律來認識。人類社會的形態交替反複出現一種規律性現象,即後一社會形態從前一社會形態比較不發達的地方開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都是在經濟和文化落後的國家和地區首先實現的。這是因為,一種社會製度越成熟和發達,其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就越穩固和協調,具體到社會主義革命而言,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中革命的物質基礎較為成熟,但革命的政治條件,尤其是主觀條件卻不易成熟。
這是資產階級協調國內各種關係,通過海外擴張等手段緩和、轉嫁國內矛盾的結果。相反,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雖然物質基礎較差,但政治條件易於成熟。因為,這些國家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反革命力量相對薄弱,革命力量易於壯大。俄國和中國的革命實踐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曆史讓落後國家選擇了讓社會主義道路,也會促使其按照社會發展規律走上富裕之路。
對社會主義發展曆程的正確認識隻是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我們還要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進程,全方位思考社會、曆史發展規律,深化和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
(2)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發展曆程
①對資本主義發展史的回顧和總結資本主義的發展,從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曆史。二戰結束後,歐美及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在擺脫了長期的衰退危機和戰爭困擾之後,經濟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進入所謂的“黃金時代”,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