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科技革命促使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成為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從而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獲得較長時期的相對穩定和發展。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社會矛盾、經濟危機和金融風險,形成資本流向世界、利潤流向西方的局麵,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解了其內部矛盾。
資本主義國家迫於生存的危機和壓力,吸收和借鑒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成果,采取了一係列改良措施。
首先,資本主義的所有變化都不是其固有矛盾的變化和消滅,至多是緩和階級矛盾與社會危機,而其本質依然如故。它的經濟基礎依然是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生產資料私有製的性質並沒有改變,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社會矛盾和經濟危機的根源仍未被消除。
其次,在資本主義社會,一邊是資產階級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無產階級貧困的不斷積累,貧富的巨大懸殊,造成了資本主義尖銳的社會矛盾,而解決這種矛盾的辦法,隻能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從這一角度講,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正是其自我否定的過程,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也可看作是向社會主義過渡而準備的社會因素。
(3)正確處理關係全球化趨勢首先是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是由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發起、倡導並推波助瀾而形成的世界潮流。對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推行經濟全球化是其利益所在,是其本質使然;同時,經濟全球化又將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帶到世界各地,在更廣範圍內和更高層次上造就否定自身的因素,加速其滅亡。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兩個必要前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無疑是實現這兩個前提的必要途徑。它一方麵促進了生產力的普遍發展,為實現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飛躍奠定了物質基礎,另一方麵,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又促進了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為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準備了必要條件。
回顧曆史,經濟全球化的曆程總伴有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產生於以蒸汽時代、自由資本主義為特征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發展於以電氣時代、壟斷資本主義為特征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今天人類麵臨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它以全方位的科技革命和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為標誌,全麵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必將引起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突破。因此,全球化將經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共存競爭的過程找到其最後歸宿:全球社會主義。
經濟全球化進程隻是世界曆史的一個側麵,社會主義國家應該以積極的姿態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以積極的心態辨證地認識和借鑒資本主義的優勢,既要利用之又要防範之,堅守社會主義陣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得出一個結論: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我們在任何複雜的情況下,都應該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能誤入歧途,動搖信念。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教育方法多種多樣,我們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將教育效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