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原則
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著眼於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的鮮明體現。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要麵向全體學生,體現對學生的終極關懷,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輔導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與多樣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由說教式、單向灌輸模式、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向啟發式、引導式、滲透式轉化,並積極為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創造條件。
理想信念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處理好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的關係。從整體上看,當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呈現出多元化,部分人關注個人眼前理想缺乏遠大理想、社會理想。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目標大而空,親和力不強,有書本化、教條化傾向等。我們應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的個人價值,把學生的全麵發展放在首位,引導學生關注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一致性,實現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以人為本,也不可忽視對輔導員自身的培養。輔導員工作涉及的部門多廣、麵對的學生多、工作強度大、責任壓力大。學生工作的千頭萬緒、培養和獎勵機製不完善、對前途的迷茫和對未來選擇的不確定等,都影響著輔導員工作的熱情。僅憑熱情是難以支持一個人長期奉獻於一項事業的,隻知埋頭苦幹而沒有對自己的前途進行科學的規劃,往往是工作幾年後會感覺迷失了自我。學校應做好各項配套設施和工作,真正保障輔導員自身的成長。在身份地位、職稱評定、福利待遇、培養激勵機製等方麵做出切實可行、合理的保障措施。隻有有一係列的製度保障,才能提升輔導員隊伍的素質,也才能使得輔導員在培養人才的同時促進自身的成長。
科學全麵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注重理論說教,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缺少實踐的感受與激勵,感染力不強。新時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多方麵、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
(1)加強自身的理論素質與修養高校輔導員首先要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增強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榜樣的力量,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最“近”的人,要率先垂範,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在無聲中影響和教育學生。近代教育學家夏尊先生說過:“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輔導員是愛心大使,要有高度的奉獻精神。要深入到學生中去,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做到愛在細微中,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引導學生。
輔導員注重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做到以情動人。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學生走來對你說悄悄話時,你的教育就成功了。教育是師生心靈的交流,是智慧和情感的溝通。現在的大學生對老師的話已不再是過去的“言聽計從”了,師生交往也日趨複雜。輔導員工作要克服管教學生的思維模式,注重與學生雙向溝通互動。
(2)做好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陣地,好的主題班會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教育堅持正確的人生道路和事業發展的方向,能夠增強班集體凝聚力。
通過主題班會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逐步深入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應以大學每一年學生社會閱曆、身心特點不同,開展不同內容和方式的理想信念主題班會教育活動。一年級為基礎階段。大一新生思想比較單純,開始探索人生理想但缺少明確的方向,優越感與自卑感並存;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對學習專業課興趣不濃;對大學生活節奏還不太適應。
理想信念教育應與個人發展相結合,通過這個層次的教育,使大學新生初步了解什麼是理想信念、怎樣才能樹立理想信念,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的深入理解,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端正學習態度,積極自覺地進行身份轉變,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二至三年級為關鍵階段。此階段的學生經過第一層次的教育,各方麵趨於穩定,生活、學習步入正軌。
但隨著年齡增大,閱曆增加、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如對黨的政策方針認識模糊、缺乏耐力、行為過激、好高騖遠、金錢至上等等。結合我校民族特色及校園文化,開展民族文化政策相關教育;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澄清理想信念中的一些思想誤區。四年級及五年級為縱深階段。
此階段是大學生活的尾聲,學生關心自己未來的前途和社會地位,更加關注自己奮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這個層次的理想信念教育對大學生在社會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明確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係,使學生正確把握二者之間的關係,把對個人理想的追求與社會理想和國家需要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