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新形勢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2 / 3)

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可以分為國際國內形勢解析和大學生分類指導兩大內容。在大學生分類指導這一環節,授課的輔導員老師應該在充分調查研究授課對象,學生的普遍特點、個體差異、現實需求的基礎上,在不同學期、不同年級有針對性地進行係統授課。

對於大一新生所開設的形教課可以以大一新生適應性教育、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大學生涯規劃為主。針對大二學生,可以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研訓練、科研競賽,將理論知識學習與科研實踐相結合,同時可以為學生介紹大學畢業後所麵臨的讀研、就業等情況,以便於學生提前搜集相關訊息,培養專業興趣,思考未來的目標、方向,做好充足準備。針對大三學生,可以借助專業教師之力,聯係相關校友,為學生介紹本學科的前沿尖端技術和發展前景,以及本學科的領軍人物,以及他們艱苦奮鬥的曆程或典型事例,以進一步激勵和引導學生努力探索學術的新境界,從而樹立起既崇高遠大又貼切現實的人生理想,並堅定信念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奮鬥。針對大四學生,可以係統地開展就業指導專題講座,從而全麵提升大學生就業競聘能力,切實成為社會所需的可塑之才。

在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分門別類地開展不同主題的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的過程中,應始終秉持以培養社會和國家所需要的人才為本,衝破傳統思維的束縛,與時俱進、創造性的開展學生工作,不僅能夠為迷茫中的廣大學生掌燈引路,還能解決學生一部分的實際困難和疑問,同時也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尋找、樹立、堅定切合實際、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將自己的個人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將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需求緊密聯係在一起。

(3)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全麵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麵對新時期網絡全球化的格局,我們的傳統教育方式必須與網絡化相並軌,網絡社會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選擇,拓展了大學生的生活空間,成為他們接受新事物的一個重要來源和渠道,已深入廣泛地影響和滲透到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麵。它的產生和發展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對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和人際交往提出挑戰。在網絡社會化的大環境下,我們必須從正麵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強化網絡道德意識,讓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取向麵對真假、善惡混雜的網絡信息,明辨是非、堅持原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育學生提高自控能力和自我約束力,科學、合理、適當地使用電腦和網絡。學校可以經常性組織一些有關電腦操作技能、網絡知識、網絡道德、網絡法律方麵的講座、競賽、征文、討論等活動,既從技術方麵普及網絡知識,又從社會道德、法律層麵在學生中樹立正確的網絡觀,規範其網絡行為。

此外,網絡社會化也為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拓寬了新的思路。

其一,我們可以開展“兩課”網上課堂、網上論壇,以網絡的共享性、便捷性以及輻射廣泛的特性,增強“兩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維護網絡秩序的前提下,令網絡成為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道。

其二,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網上交流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時空的限製,適當使用網絡流行用語,也有助於拉近師生之間的疏離感。

其三,熟悉計算機操作以及網絡使用的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博客這一有力武器,通過發表博文、開展網上討論,輔助性地將傳統的說教變為圖文並茂的心聲吐露,與學生之間搭建起信任、關愛的橋梁,從而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網上網下相結合,多種形式兼容並蓄,相互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