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現代社會充滿競爭,學會合作是時代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勞動離不開協作。勞技教學的很多任務學生是難以在課堂上單獨完成的,有些即便是在課外完成有些學生也會感到有一定的困難,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妨讓學生分工合作,將勞動任務分解到人,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去解決問題,攻克難關。
(3)分小組學習這是一種較好的合作形式。為了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我在安排學習小組時,注意好中差各個層次學生的搭配,讓學生遇到困難發揮集體的智慧,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與別人團結協作。
教給方法,培養勇於創新的勞動習慣
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汽車產業工人在工作中更有思想,對於他們在做什麼,甚至是最簡單的組裝工作,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每個人都對他在做什麼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對自己在做什麼有一個深入的理解,這正是德國汽車能不斷領導世界新潮流的原因所在。
如果在勞技教學中,隻把勞動當作一種簡單的體力活動,讓學生機械地去模仿,去重複,天長日久,就會使學生懶於思考,疏於創造,這樣的學生將來也隻會是傀儡式的平庸勞動者,我們的下一代將難以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舞台上站穩腳跟。在勞動教學中我們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鼓勵學生去思考,去發明,去創造。
為此,在勞動教學中我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我一方麵結合勞動教學內容,適當介紹中外名人進行發明創造的科學故事,激發學生進行創造發明的興趣。如在向學生介紹木工工具,即鋸子時,我給學生講了魯班的故事,當學生在勞動中遇到困難灰心喪氣時,我給他們講愛迪生經過上千次失敗才發明了電燈的故事,教育學生胸懷大誌,向這些科學家、發明家學習,激發學生立誌成才的使命感。
另一方麵我常常介紹一些尋常百姓進行發明創造的事例,尤其是一些中小學生的發明故事,以激發學生進行創造發明的欲望和勇氣,使他們懂得“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隻要你留心觀察和思考,勞動中時時處處都有發明的素材。
我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教會學生如何在勞動和生活中去尋找發明創造的課題,產生發明創造的靈感。例如,在使用電工工具時,有的學生因為有過被電麻的經曆,害怕插插頭,這時我把這個問題在勞技課上提了出來,讓學生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使插頭使用起來更加安全。有的學生提出把插頭的金屬頭部分隱藏起來,讓人在插插頭時不接觸到。還有的小孩喜歡把手指伸到插孔裏,最好在插座插孔周圍安上一個凸起的防護罩頭。最後學生們把這兩個想法結合起來,做出了一個改良的防觸電安全插頭。學生完成這個作品後,我引導學生總結:在生活中,我們所使用的許多用品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的地方,如何克服這些“不如意”就是創造發明的發明點。
我把勞技教學與學校科技發明專題培訓活動和實踐結合起來,盡快讓學生掌握一些發明方法,如列舉希望法、組合法、移植法、類比法等,並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解決勞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如改進勞動工具,改進勞動作品,創造更新更好的勞動新產品。楊晨同學的發明“不會倒轉的水表”還在省小學生第十九屆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撒下花籽,將收獲鮮花。播下種子,將收獲糧食。播種良好的習慣,我們將收獲效率與質量,收獲高素質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