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寬鬆的氛圍,激發創新的意識
在我們提倡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時候,就意味著要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學習,也即把學習的自由還給了學生。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學生,或者要他按照教師的規定來按部就班,我們的學生怎麼可能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發現、發展的機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何從培養?
當然,留給學生自由,並非放任自由,教師在努力為學生創造自由的同時,應正確把握教學的流向,給學生以恰當的規範,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如在教學《個性布包秀》一課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顯示出各種各樣的布包,讓學生一幅幅的欣賞,極富立體感。設計獨特的的布包令學生無比驚奇,猜想一定出自裁縫之手。在學生不息地讚美聲中,教師適時導問:同學們,看了這些精美布包,你們有什麼想法?同學們有的說,我真想擁有一個;有的說,我真想把它收藏到我的小房間裏;也有的發出感歎,要是我也能縫一個多好啊!看到學生議論紛紛,興致盎然,教師又引導說同學們,像這樣的布包,你們也完全能做,你們想學嗎?這一問,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在講授新知識之前,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麵創設導課情境,提出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造成了強烈的懸念,學生奇中生趣,從而積極主動地開始了新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起來了,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養。
合理的引發想象,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火花。無論是創造想象還是再造想象,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都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一切,推動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創造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隻有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地發展。
在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敢於想象,敢於創新,敢於打破常規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如在進行《縫製小布袋》一課的教學時,我並沒有千篇一律地讓學生依照一種樣子做,於是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有的同學給小布袋鑲上了美麗的花邊,有的同學把小布袋做成了簡單的幾何形狀,有的同學給小布袋做了一個小內袋,還有的同學給小布袋貼上了可愛的卡通貼畫。學生做出來的布袋有大有小,千姿百態,各有各的特點,都有可取之處。這樣,學生通過想象,創造出了比範例更實用,更美觀的布袋。
教師要做開啟學生創新思維的向導,要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積極引導,善於啟發,盡量把教學內容、教學情境設擬得新穎有趣,調動學生的創新欲望。求異是創新的一個重要特點,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求異,培養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並設法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拓展思路,力求創新
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升創新的素質
創造源於實踐。問題的提出需要實踐,問題的探索解決需要實踐,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形成需要實踐,實踐是認識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術實踐活動是勞技課的生命。勞動知識與勞動方法的講授不能脫離實踐。勞動方法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提高,則更離不開實踐。學生通過對展示的實物、觀察、分析,形成觀察能力,教師要在學生觀察活動中做必要的啟發,激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操作實踐的渴望。
教師口授幾次不能掌握的方法,學生往往經實際操作訓練很快就掌握了。而技能與技術情感的形成,就是在戰勝了實踐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經受了失敗和考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後才逐漸形成的。例如:在教學《縫花邊》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喜歡的花邊,讓學生有一定量的實踐,體驗中形成有一定質量的技能,從而為大膽創新打好能力基礎。同時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求新求異,不以教師課堂上的講授、舉例為巢臼。即使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走一點彎路,付出一定的代價也是有收獲的。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使命,也是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的必然趨勢。作為現代教育組成部分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加強創造思維的教育,積極開展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學生這種心理上的收獲和思維上的準備,正是培養二十一世紀生力軍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