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參觀法這是一種組織學生到生產或技術現場(工廠、礦山、電站、農場、科研單位、農村專業戶、展覽會等)實地觀察、研究、學習的教學方法。
參觀法是普通教育各科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對勞動技術教學更具有重要意義。參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親眼看到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擴大眼界,激發求知欲。鞏固研究的技術知識和技能,而且能親眼看到工人、農民、科技工作者的忘我勞動熱情,嚴肅的工作態度,團結互助的精神和愛惜機器設備以及勞動成果等高貴品質,從中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現實的人際關係以及經濟管理教育。
運用參觀法切實做到:
①事先做好計劃和準備。必須依據勞動教學的具體內容、目的和進度,慎重地選擇參觀的單位和工序,並就參觀的目的,次數、時間、重點內容等擬出全麵的計劃。參觀之前,要與被參觀的單位取得聯係,作出具體安排,並對學生講明參觀的目的,內容和要求。
②在參觀的過程中要加強組織、指導。組織學生參觀所最忌諱的,也是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走馬觀花。為此,教師重點啟發學生觀察,那些最能標誌現代生產和技術的工藝過程,並思考該過程所運用的科學技術原理。應抓參觀的重點,請工人、農民、科技工作者反複示範表演或講解,鼓勵學生畫出草圖或做好文字記錄。同時還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觀察工作人員的勞動態度,當然,教師的指導應當畫龍點睛切不可頻繁講解,喧賓奪主。
③參觀後要用開總結會座談會等方式,鞏固參觀的效果。
(8)“探究,嚐試”法此方法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積極思維,自主地參與,從而獲得知識和操作技能。
這種教學過程可以分為“探究”和“嚐試”兩個基本環節。
①探究,就是教師先根據教材,精心設計“有結構”的實物材料,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對這些實物材料進行觀察、探究。教師可以作誘導性的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也可組織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從這些“有結構”的實物材料中得到有序的理解,從感情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最後探究出某項技能的操作程序。當然、操作技能的形成,離不開實際的操作練習。
②嚐試,就是在探究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歸納出的操作程序進行操作嚐試。在嚐試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錯誤,要允許學生產生錯誤,但教師要加強輔導、點撥,循循善誘,要注意保持學生嚐試的積極性,當然也要避免包辦代替,如果課堂上光講不練,或者光有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動手實踐也無法形成技能的。
“探究,嚐試”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探究,嚐試”的學習應開始於感性的具體形象觀察。
教師通過在帶有誘導性的問題情景中提出具體事實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地抓事物現象,通過探究過程,獲得所要學習的操作技能預備知識。
②要使“探究,嚐試”教學獲得成功,必須在教學中注意操作技能遷移的作用。
操作技能的學習與一段學習一樣,也存在著遷移,即先前掌握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對學習新的技能產生的影響。
要使“探究,嚐試”學習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求學習者儲備必要的先前知識和先前的經驗,這樣才能為學習新的操作技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遷移能力的形成。
③必須注意在保證安全操作的前提下進行嚐試。
④要注意選用其他能與之互補的教學方法,並把它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麵實現。
⑤“探究,嚐試”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嚴密展開的。因此,在強調學生學習為主體的同時,必須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探究,嚐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始,接著複習已學過的操作技能,步步誘導,因勢利導,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然後組織學生嚐試實踐,再采用反饋矯正練習,使學生學到一種新的技能。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把啟發教學貫徹其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操作,主動實踐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情景和條件,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學操作技能的能力。
以上八種教學方法,望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從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方法才能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收到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