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建設教學設計(1 / 3)

6.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建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識記與理解記住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製度發展的表現;記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訂的時間和會議名稱;記住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框架包括的主要內容;理解我國實行社會主義民主的保證和作用;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框架基本形成後的作用。

(2)能力與方法通過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建設特點的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對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內在聯係的分析,使學生初步掌握曆史聯係和比較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建設的學習,認識民主法製建設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法製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①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表現。

②我國社會主義法製建設加強的表現。

(2)難點

①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建設的關係。

②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發展與法製建設加強的作用。

教法學法

教法,本課學習相對枯燥,名詞、概念較複雜。在備課時,教師應當注意從生活、學習、時政等學生關心的方麵來立意,深入淺出,提高教學效益。例如,從相關社會新聞入手,從《刑法》相關內容入手,從反腐敗相關內容入手,從修憲相關內容入手,從政府機構改革相關內容入手等等,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和前麵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等內容相聯係,還應該和以前所學過的相關民主、法製內容,尤其是《共同綱領》、1954年《憲法》聯係起來。民主和法製的聯係和相互作用,至少在提出相關問題時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間來。在具體教學中,也可以利用有關班級選舉班幹部、《教育法》等相關內容導入新課。

(1)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重點是講述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表現,教材著重突出了“發展”一詞。

建國初期我國就非常重視民主建設。1954年《憲法》的頒布,標誌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初步建立起來,這一製度還需要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逐漸完善和調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需求,黨和國家一直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製度。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①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不斷完善。

②政治協商製度的不斷完善。

③基層民主的發展和不斷完善。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終極目標。在教材知識結構中,是要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體會現在的社會主義民主成果,去暢想以後更加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未來。

①我國人大代表的選舉製度。

②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內容。

③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權的行使。

④政協的地位。

在講述中要注意圍繞“實行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這一核心,分析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製度的共同和不同作用。

對基層民主的發展,可以作簡單的處理,隻要講清楚基層民主發展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數量的發展和工作質量的提高就可以了。但根據學生的情況也可以進行深化和提高,例如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問題①《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的發展和日常工作有什麼作用?簡略地探討民主與法製的關係,也為導人下一目的講述做了準備。問題②“村官”或“街官”是怎樣產生的?他們平常主要做什麼工作?學生的答案可以靈活多樣,可以以身邊熟悉的人或事作答,不必拘泥於教材內容。

(2)社會主義法製的加強

①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建設

時間是“粉碎‘四人幫’以後”,都說明了在1976年以前的十年動亂中,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遭到了嚴重破壞。這樣,在粉碎“四人幫”後必須盡快地重建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體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1954年頒布的,之所以要在1982年修訂,最主要的原因是必須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

新憲法“是我國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切具體的法律、法規都必須在不違背憲法基本原則下製定,因此,新憲法是現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框架的指導總則和核心。

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框架的“基本形成”有兩個含義:

其一,指20多年以來我國一直在努力構建這一體係框架,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其二,指這一體係框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需要繼續探索和努力。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框架的“中國特色”,主要指的是這一體係框架適應了新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框架基本形成的具體表現,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橫向來講述,包括憲法、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規定涉及的大致內容,或以事例特別是個別具體的、特殊的事例來說明我國法律體係框架的基本形成。例如某人進行經濟合同欺詐後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或某人遭受交通事故要求賠償的法律依據等等。方法

教材列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詳細地敘述了兩部法律文件的製定時間和主要內容,再加上題圖表現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有效地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框架已經涉及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我國已經基本實現“有法可依”。

②依法治國

既然“有法可依”,那麼能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呢?教材的最後則解答了這個問題,闡明了執法原則,突出了典型事例,完整地交代了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的加強。教材以陳希同、成克傑、胡長清等高官利用職權進行犯罪而受到法律嚴懲為例,強調法律麵前人人平等,違法必究,以維護法律的尊嚴。

教材最後的小字講述了“法律援助”的大致情況,一方麵突出了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另一方麵則是指導學生要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思考、分析,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評價曆史問題。

小結和提高

(1)對法製建設作一個小結利用教材內容,指導、幫助學生明確:我國法製建設的加強,主要表現在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框架基本形成、各級司法部門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幫助困難群眾法律訴訟等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