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抓道德
全麵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文明程度,增加遵紀守法自覺性。這裏的“全麵提高”,一方麵是指全體學生。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好、中、差學生都有一個提高思想品德素質,培養辨別是非能力的問題。教育工作必須從服從於智育的從屬地位轉變為致力於提高學生品德素質的相對獨立的地位。根據學生不同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實施分層次、分類型教育,全麵提高。另一方麵是指全麵提高學生的政治、道德、心理、法律素質。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素質包括思想追求、政治覺悟、道德行為、個性心理、法製觀念等互相聯係的諸多因素,忽略任何方麵都是不完善的。德育的具體目標、內容、手段都必須全麵考慮,力求序列化、係統化。
要法治:強化約束機製在社會空氣混濁,學習道德水準、文明程度不高的情況下,確立法製、紀律的強製性、權威性,是維護社會公德和學校正常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約束學生行為,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而且以法治校本身也是增強學生法製觀念,提高學生法律素質、品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筆者認為,以法治校與以德治校並不矛盾,後者是主體、基礎,前者是不可缺少的補充、輔助。學校必須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製訂諸如學習紀律、膳廳紀律、宿舍紀律、維護公物紀律等係統的、具體的管理製度,把《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落到實處,不僅提出應遵守的紀律,而且必須作出相應的懲處規定。同時,應建立校行政與班級相結合,行政值日、教師值日、學生值日相結合的監督和檢查網絡,以保證紀律製度的嚴格執行。
建班風:創造良好環境班集體是學生的學習、生活基本單位,樹立良好的班風,培養班級集體主義觀念,是激發學生自我意識和向上求知的環境因素。班集體是否健康,有無凝聚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風、品德和個性發展。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班集體建設的客觀規律,建立合理的管理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創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特長、都能有所提高的機會等等,從而增強班集體的內聚力,使學生產生對集體的關心,對學習的興趣,對進步的渴望,對不良行為的排斥。
重協調:力求整體效益積極爭取社會、家庭的積極力量的支持和配合,是減少社會不良因素影響,增強學校內部教育力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司法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以及影劇院、文化館等娛樂單位,要協助學校貫徹行為規範教育,注意學生在公共場所的活動,批評和阻止不良行為,幫助學校開展法律講座、展覽等法製教育活動。公安部門應協助搞好校園內的治安和校園周圍的治安,以減輕社會不法分子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學校必須與學生家長經常性地聯係,積極主動取得家長的配合支持,共同協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品德素質的具體方法。必須詳細了解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對不管型、溺愛型、粗暴型等不良傾向的家庭關係,就要同時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消除家庭給學生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