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範式守信不負約
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一個明朗的秋日,在汝南郡(郡治在今河南平輿縣一帶)的一個村子裏,青年學者張劭正在自家的庭院中來回踱步,不時側耳聽聽院外的動靜,好像在等什麼人。他嘴裏不住地叨念著:“巨卿兄怎麼還不到呢?”
他說的這個巨卿,就是山陽郡(郡治在今山東金鄉縣)人範式。範式字巨卿,是張劭在太學裏的同學,兩人多年寒窗相伴,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兩年前,他們同日離開京都洛陽回家,分手的時候,兩人依依不舍,灑淚而別。那一天正好是九九重陽節,他們約定兩年後的今天,範式來汝南郡探望張劭。
光陰飛逝,兩年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越是臨近約定的日期,張劭的心情就越是不能平靜。他急切地盼望著與好友重新歡聚,以至於坐臥不寧,寢食不安。
張劭的老母見兒子這樣,怕他急壞了身子,就勸他道:“兒啊,何必如此心焦,朋友之間,總有機會見麵的。再說,山陽郡離咱們這裏有上千裏的路程,又是兩年之前隨口說的一句話,到現在人家怕是早都忘記了,你也別太認真了。”
張劭認真地答道:“娘,您不了解巨卿,要說巨卿這人,那是當今天下數一數二的誠實君子,他做事情,從來沒有違反過大義;他說過的話,從來沒有不兌現。講好要來,他是決不會失約的。”
“你這孩子啊,真是實心眼!好吧,我就給你準備酒宴招待客人吧。唉,我隻是怕你急壞了身子啊。”
“不會的,巨卿一到,我還會高興得年輕幾歲呢!您就放心地去準備吧。”
重陽節終於到了,張劭一家人早早起來,把酒殺雞,忙活了半天,備好了一桌豐盛的酒菜。可是,範式還沒出現。張邵簡直望眼欲穿了,他整好衣裝,急步走到村頭,立在大樹下等候。
看看到了正午,正是兩年前他們分手的時刻。就見一輛馬車從遠處飛奔而來,車到大樹下停住,下來一個書生打扮的中年人,向張邵疾步跑來,張邵定睛一看,來人正是範式!
兩人跑到一起,各施大禮,然後緊緊擁抱。張劭說:“大哥果然不遠千裏,趕來赴約。不過,為何不早到幾天,讓小弟等的好心焦啊!”
“賢弟,隻怪我心裏著急,又加上飲食不慎,途中病倒在客棧裏。要不是店家好心照看,我幾乎要喪命了。”
張劭一看,範式果然是一副病容,身子輕飄飄的,好像還站不穩似的。張劭很有點不過意,說:“大哥為了看我,病成這樣,小弟真是有罪了。”
範式笑了起來,說道:“你我二人還要說這些客套話嗎?我要是今番見不到賢弟,那才是會急死呢。快領我去拜見伯母吧。我還帶了些薄禮來孝敬她老人家呢。”
範張二人久別重逢,更覺得難分難舍,他們白天一起談論學問,夜晚在一張床上安眠。一天,範式憾慨地說:“我們兩人就像古時候的俞伯牙和鍾子期一樣啊,真是生死之交。”
張劭說:“我們雖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將來誰要是先走一步,另一個一定要在他身邊為他送葬。”
“那當然是我這做兄長的先死,你可要為我送葬呀。”範式說。
“要是我先走一步了呢?”張劭開玩笑說。
“那不管我在何處,一定會駕著白馬素車,身披白練,趕來為你送葬的,你可要等我呀。”
說完,兩人都大笑起來。
幾天之後,範式辭別張劭一家,回山陽郡去了。這邊張劭繼續讀書種地,奉養老母。不料,沒過一年,張劭忽然得了個暴病,不到幾天,張劭就已經奄奄一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