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語文教學中法製教育的指導(2 / 2)

書中悟“法”

學生讀書閱讀,這個看似是和法製教育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水滸》為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評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

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並使之養成一個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經常閱讀“四大名著”、《堂吉訶德》、《老人與海》等古今中外的文學巨著。此外,建議學生利用業餘時間閱讀《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優秀刊物雜誌。

另一方麵,教師還需要講講不健康書籍給學生造成的巨大危害,並告誡學生要遠離暴力、黃色等不健康書籍。通過講述一些由於看了不健康書籍而走上邪路的反麵事例來教育所有的學生切勿接觸這類書籍。

總之,讓學生讀好書並因此受到熏陶,學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書中的一些思想變成具體的實際行動,進而每一個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玩中學“法”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裏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製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於法製教育的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采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

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辯論賽,主題可以設置成這樣:“我們究竟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錢是不是萬能”,“當官就一定要貪汙嗎”……

處事用“法”

周末、國家法定節日和寒暑假,學生不應該一味地坐在電視機前麵觀看電視連續劇,而應該鎖定中央電視台的法製頻道,觀看這個欄目的各個法製節目。法製頻道的“今日說法”、“法律大講堂”等節目,可以讓每一個人從中收獲到終身受益的法製常識。

另外,我還會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一些法律知識,告誡學生不能允許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為。學生如果那一天無意之間違犯了國家法律的某條規定,一定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解決。例如,某一天開車不小心撞傷了一個人,千萬不要因為擔心懼怕而逃之夭夭,而應該主動報警,積極妥善地處理善後事宜,這樣才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實踐證明,把法製教育引入語文教學,不僅有利於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通過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法製教育,讓學生根除大腦中的各種貪心邪念,不違法亂紀,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