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學世界觀的課堂教學實踐
反對封建迷信活動
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區分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封建迷信活動。教材未從宗教和封建迷信的聯係區別講,而是直接從兩種性質不同的活動講,這樣講一方麵有利於正確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麵也降低了難度,因為宗教和封建迷信的關係是個複雜問題。講宗教政策,知道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封建迷信活動的區別就可以了。
教學中還要注意讓學生區分封建迷信活動和群眾中一般迷信思想和迷信行為的區別,前者是違法犯罪活動,必須取締,後者(如朝山進香、燒錢化紙、婚喪禁忌等)則主要靠教育,宣傳普及科學知識,逐步解決。
在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裏,封建統治者大力宣傳、提倡迷信,使各種迷信活動得以發展、盛行,以便更好地為封建統治者服務。所以,我國把迷信習慣地稱為封建迷信。教材用一段楷體字以具體材料說明封建迷信已成為社會一大公害,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封建迷信活動的危害性。也可以讓學生就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實談其危害,以便加深對破除封建迷信的認識。
樹立科學世界觀
教材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科教興國、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三個方麵說明必須樹立科學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一教學中,可著重從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需要角度進行分析說明,讓學生能做到不僅自己不迷信,而且還要宣傳科學理論知識。
教材用了一段我國東漢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無神論者王充(公元27-100年)在《訂鬼篇》中講的一段話。他否定了人死為鬼的說法,認為人與物在其自然本質上是相同的,說“物死不為鬼,人死何能獨為鬼?”鬼神觀念的產生,是人們思念引起的。二千年前,王充就用唯物主義觀點對鬼神觀念作了批判,可使學生從中悟出科學道理,有助於樹立無神論思想。
“試一試;用具體事例說明科學和迷信的對立?”這是啟發學生不僅能從理論上明確科學與迷信的對立,而且能聯係具體事例、實際,說明科學和迷信的對立,從而進一步認識樹立科學世界觀和反對各種迷信的必要性。學生舉例的範圍不僅是各種封建迷信活動,還可包括各種迷信思想、迷信行為,用學生已學習過的各種科學理論(人們對自然界對社會的科學認識)加以比較、說明。
教法建議
(1)對於我國的宗教政策的講解可以把握以下幾點:
①明確我國的宗教政策是什麼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搞清楚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有信不信的自由”即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這信那的自由”即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那種宗教自由;“有信這派信那派的自由”即在同一宗教裏,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的自由是;“有過去現在信不信的自由”即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有參加與不參加宗教儀式的自”即有按宗教信仰參加宗教儀式的自由,也有不參加宗教儀式的自由。
③認識宗教信仰自由的實質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的私事,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製公民信教或不信教。
④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必要性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製定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確政策。符合宗教自身規律,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的統一,有利於團結信教群眾。
(2)正確對待和處理宗教問題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每年的高考中“宗教問題”分值不大,但較穩定並且集中在以下四個問題上。
①宗教狀況和本質的關係狀況和本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狀況是指事物所處的情形,而本質是指事物的內部聯係。它由事物的內在矛盾所規定,是事物比較深刻的一貫和穩定方麵。狀況具有表麵性和易變性,本質具有深刻性和穩定性。
現階段我國宗教狀況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具體表現在:隨著剝削製度和剝削的消滅、宗教存在和發展的階級根源已經基本消失。宗教從被剝削階級控製和利用轉變為教徒獨立自主自辦的事業。
我國的七大全國性宗教組織和3000多個地方性宗教組織已成為聯係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宗教徒的政治思想狀況已發生根本變化。他們是擁護社會主義製度的。從宗教狀況看,現階段我國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