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發展外科學的傑出醫家陳實功(1 / 2)

22.發展外科學的傑出醫家陳實功

陳實功(1555—1636)字毓仁,江蘇南通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外科學家,對外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陳實功很小的時候就刻苦學習,他讀了很多醫藥學方麵的書。他對長輩文學家李攀龍關於“醫之內外有別也,治外較難於治內。何者?內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也”的醫學見解很感興趣,他決定探索內科與外科的關係尤其是外科的病理及醫療方法,於是從少年時代起就專門研究外科。40年的探索曆程中,他始終如一,刻苦努力,嚴格要求自己。他強調,無論內科、外科都必須勤讀古代醫學名著,要手不釋卷,熟讀消化,以達到靈活運用並能用其指導醫療實踐而不致發生差錯的目標。同時,他還指出:對當代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醫學家新編的醫理、辭說,也必須廣泛參閱,以增長學問和見識,這是做一個好醫生所必備的基本條件。

由於不斷實踐,他在外科理論和外科手術方麵都有獨到之處。晚年的時候,他認為如果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體會留傳下來,可能對後世醫學多少有些補益。於是把外科大小諸症,分門別類地從病理、症狀、治法、典型病理以及藥物的煉製等一一記載下來,為了便於記誦,還編成許多歌訣。在萬曆45年(1617)寫成了《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對大多數的外科疾病都首先綜述各家的病因病理學說,詳述其臨床症狀和特點,論述各種疾病的診斷方法和要領,多指出出現何症為吉,出現何症為逆,出現何種症象為死候。然後介紹各種治療方法、方劑或手術的適應症、禁忌症;指出何症宜內治,何症應外治,哪些病要進行外科手術方可治愈,並且大都附錄了自己成功或失敗治療的病案。全書組織嚴密,科學性較強,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對外科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陳實功除了理論方麵的貢獻外,對外科疾病的認識和外科手術的創造也有獨到之處。例如:他把鶴膝風(類似膝關節結核)附於骨疽(類似骨結核)條下,以充分的論據指出二者類同的症候,相似的愈後,有區別的診斷要領和基本一致的治療方法。他正確指出內服藥和外用膏帖隻有漸漸取效,沒有成效,就會造成痼疾。他承認自己還不能很快治愈這種骨關節結核病變的客觀事實,顯示了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關於闌尾炎,雖然《內經》和漢代張仲景已早有認識,也創造了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對闌尾炎發病的誘因和病機等還缺乏係統的認識。陳實功總結自己的臨床觀察所見,指出了闌尾炎的誘因和病機。他認為,男子暴急奔走,影響腸胃的消化轉送功能,造成腸胃出血,濁氣壅塞腸胃,容易發生闌尾炎;婦人產後體虛多臥,不能坐起活動,造成腸胃功能失調,也容易導致闌尾炎;饑餓、過飽、酒醉、飲食生冷、擔負重物,都容易導致闌尾炎。他在《外科正宗》中所繪製的腸癰圖,所標明的體表部位是很精確的。按其繪圖測量,其部位在麥氏點和蘭氏點之間。這說明他觀察病人是非常細致的,洞察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也是十分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