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徐霞客遠遊探險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別號霞客,江蘇省江陰縣人。是我國明末清初傑出的地理學家。
徐霞客的家鄉江蘇省江陰縣位於當時商品經濟(特別是紡織業)最發達、資本主義萌芽的長江三角地區,這裏經濟發展的新貌給人們以很大影響,這裏的人們思想比較活躍。徐霞客的祖先當過大官,到他父親這一代家境已中落,但他仍有一定田產。徐霞客從小讀過很多書,最使他感興趣的是那些記載山川、名勝和旅行的書籍,他很早就決心摒棄科舉入仕的道路,立誌遊五大名山。他的母親思想比較開放,她鼓勵兒子應該外出增長見識,還特地為他縫製了一頂遠遊冠,更喜歡聽他旅遊回來講述所見的新奇事物和各地的風土人情,這對徐霞客獻身於地理考察,也起了促進作用。
徐霞客一生博覽了大量的古今地理學典籍,當他看到黃河的水域不及長江的三分之一時,就產生了為什麼長江的源頭短而黃河的源頭長的疑問。他不滿意前人寫地理書多沿襲舊說、臆測附會的作法,決心通過自己的實地考察來認識祖國山河的真實麵貌。
徐霞客的身體很好,了解他的人都稱他“身健似牛,輕捷如猿”。正因如此,每逢登山,即使沒有通向山頂的路徑,他也能毫不費力地攀緣上去;每逢渡河,即使不由津口,他也能從容不迫地泳渡到彼岸;每逢探跡洞穴,即使坎坷曲折,他也能像輕猿係掛高枝、長蛇貼附岩壁那樣深入洞內,查清各個洞的出口。他日行百裏以後,還能在夜間把當天觀察所得記錄下來。
徐霞客對遠遊探險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從21歲開始遊太湖,到54歲(逝世前一年)從雲南抱病回家時為止,幾乎年年出去遊曆考察,足跡遍及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各省,也常常往來海上。早年的旅行,偏重登名山,遊奇勝,搜奇覽勝。51歲以後,注意力轉到探索自然奧秘、揭示自然規律上來。
在遠遊四方的三十多年中,他不避艱險,步行數萬裏,到過16個省、3個市。所到之處,對地貌、地形、物質、水文、氣候、植被都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他登山一定要登最高峰,下海一定要到海底,鑽洞一定要鑽到最深處,找水一定要找到源頭。如對長江源頭的考察,糾正了“岷江導江”的說法。他北曆三秦,南及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江,終於弄清了長江的上遊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他曾考察過101個岩洞。如對七星岩的考察,做出了詳細的記錄,其記錄和今人對七星岩實測的結果完全一致。
在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過程中,他經曆了無數次艱辛。在最初遠遊的日子裏,他曾失足落水而差點喪了性命。登峭壁懸崖,苔滑、多險,多次陷於絕境。有一次,他和一個和尚,一個仆人結伴去雲南,途中遇見了強盜,和尚被強盜用刀砍傷,很快就死去了,那個仆人嚇跑了。但他沒有動搖,意外地躲開那場禍亂之後,仍繼續前行,終於到達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