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物學教學中的科學世界觀教育
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科學的世界觀。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按其固有規律永恒運動著,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規律。生物科學所研究的是生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也是客觀規律的一部分。
學習生物學知識,可以發展學生的辯證邏輯思維,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生命觀。同時,也隻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認識和研究生物學,學生才能避免走彎路。高中階段是學生接受科學世界觀教育的重要時期,加強對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教育,是當前每一位高中教師都應重視的問題之一。
(1)挖掘教育素材進行有效的科學世界觀教育,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異常豐富,幾乎涉及生物科學所有分支學科的內容,既有宏觀領域的生態學,又有微觀領域的細胞學、分子生物學,還有揭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遺傳學等,這些內容不但可以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而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如生命的本質是物質的、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等等。在教學中要適時地、適當地、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教育,以使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生命觀。
①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物質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作為世界的組成部分的生物界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應該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本質是物質的,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經曆了從無到有的產生、發展階段。教師要通過“生物的物質基礎”和“生物的結構基礎”的教學,有意識地使學生認識到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雖然構成細胞的化合物與無機界中的化合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有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等,但它們的化學組成與無機界中的化合物很相似,也都是由無機的C、H、O、N、P等元素構成,即構成細胞的化合物的化學元素在無機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這充分說明了生命的物質性和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
②使學生形成普遍聯係的觀點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萬物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物界也不例外,教學中應注意使學生形成普遍聯係的觀點。
明確細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例如,細胞的生物膜係統,包括各種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互相聯係的,在結構方麵,內質網與核膜、細胞膜等膜相連,並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三者之間的膜可以相互轉化;在功能方麵,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等彼此聯係,共同完成胰島素等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可見,細胞是一個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整體。
明確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例如,在講解“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時,就不能把根、莖、葉等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分割開來講,而應該使學生明了:根、莖、葉等器官作為整個植物的部分,它們彼此之間是相互聯係的,而不是孤立的,綠色植物吸收水分和礦質養料的主要器官是根,水分及溶解在其中的礦質養料通過導管自根向莖、葉等部位進行運輸,供莖、葉利用;而葉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又可以由篩管向莖、根等部位運輸,被這幾部分利用。
再如,講解“動物的新陳代謝”時,要使學生明白:高等動物的新陳代謝,包括消化、呼吸、排泄等各種生理活動,主要是在神經係統的統一調節下,由各器官係統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人體通過消化係統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物質,營養物質再通過循環係統運送到身體的各部分,供各部分營養,營養物質在身體各部分轉化時所必需的氧氣,又是由呼吸係統自外界攝取的,而身體各部分產生的代謝終產物如二氧化碳等,又通過循環、泌尿、呼吸係統的共同作用排出體外,這幾大係統的功能主要在神經係統的調節下得到互相協調,使人體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統一整體。
明確生物體和它賴以生存的環境是統一的整體,這一觀點的滲透,可通過“生物與環境”一章的教學說明。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當中,與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
一方麵,生物離不開環境,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條件由環境所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二氧化碳、水及礦質養料主要都來自周圍環境;生物的生命活動也受到環境中各種因素如陽光、溫度、水分等的限製,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明顯受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生物長期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也必然會形成適應一定環境的特性和結構,如生活在沙漠地區的仙人掌,它們的葉特化成刺,這樣可減少水分的散失,它們的莖含有葉綠體並且很肥大,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儲存大量的水分,這是仙人掌對沙漠缺水環境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