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物理教學中培養科學世界觀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科學的主要分支之一,在物理學中各科學理論的建立與形成的過程中,蘊涵著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在物理學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充分地體現了科學家們的人文精神,所以應時刻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將社會科學中的人文精神展示給受教育者即我們的學生,使他們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得到良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美化淨化他們的心靈,培養他們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現和方法論。
(1)物理學中蘊涵社會科學內容中學物理教學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學到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的訓練,受到科學作風和態度的熏陶。在物理教學中始終體現求實、求真、求新精神。通過學習,發展科學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並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掌握科學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建立健全的人格,樹立崇高的社會風尚,使學生們在未來的社會中善於並敢於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成為“健康”的社會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越來越被重視起來。通過個性化的發展,在求真求實的求知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2)物理學中形成科學世界觀現代教育論由注重知識結果正在向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轉化。物理學發展的各個曆程中好多規律的得出,都證明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必須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物理學內容的不斷豐富、深化,對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從而導致人們在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上都有了重大改變。
如哥白尼日心說的得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問世,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使人們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相對論理論基礎上建立的宇宙大爆炸學說描繪出了宇宙演化的前景。又如按經典物理學理論,要認識物質必先認識物質的分子結構,而認識分子結構又要揭開原子世界的奧秘,即任何複雜、整體的事物結構都可以還原為簡單、單一的結構係統,可以由研究簡單結構係統來分析整體。這恰好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由部分到整體、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體現。
從某一方麵說,教育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在認知、情感和行動上的交流與探討,既然如此,那就是人與社會關係的反映。提倡教學主體從目的、需要、動機和情感等方麵加以感悟。讓學生體會科學理論的形成過程也是自然。科學與人類社會交往的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作風,尊重他人成果的態度,獲得積極進取、堅忍不拔的精神,敢於向困難挑戰,並最終戰勝困難的意誌品質。
(3)物理教學中形成哲學思想
①在教學中加強認識論的滲透學科學的最終目的是用科學,但首先得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學習原子能時,了解了核技術在醫療、能源等方麵的應用時也要知道核汙染,了解核危害,甚至它可以毀滅整個地球,讓學生推測危害的嚴重後果。學習了電磁學後,讓學生調查身邊的電磁汙染的種類、程度以及如何防治等等。學習完聲學知識後,讓學生了解身邊噪聲汙染情況。使學生對自然、社會有個全麵係統的認識並且加強了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