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2號E火箭有8000多項生產加工件,需要幾十萬道程序,生產幾十萬個形狀性能各異的零部件,即使一個小零部件的加工,都必須經過工藝審查、工藝設計生產等10多個質量保證環節。但最終製成的衛星安裝接口支架運到美國,如期與衛星對接,完全達到美方提出的要求。同時,火箭地麵試驗250多項,驗證了火箭結構設計的合理性,為火箭的安全飛行提供了保證。火箭上萬個零部件的組合拚裝,隻用18天就完成了。1990年6月30日前,第一枚“長征”2號E運載火箭按合同期限終於研製出來了!7月16日發射一舉成功,取得了發射“澳星”的通行證。富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長二捆”發射前的6月,美國那位曾經說中國人是吃了鴉片產生幻覺的專家代表史密斯主動地對王德臣說:“我向你們表示道歉。當初,我的看法錯了!”王德臣還是笑著說:“還沒有發射,您要看了發射方能下結論。”這位已年過70歲的史密斯急了,連忙說:“不用了!擺在這裏的火箭和塔架已經證明了你們的能力!”
1992年3月22日,“長征”2號E火箭在發射第一顆“澳星”中卻遭到意外失利。“長二捆”順利點火後,由於有兩個助推火箭發動機工作不正常而實施緊急關機,中止了發射。盡管星箭完好無損,但在眾目睽睽之下火箭未能升空,被縷縷濃烈的煙霧淹沒了。王德臣看到這種情景,心像被重重地撞擊了一下,立即與試驗隊員一起冒著生命危險頂著摻有毒氣的煙塵,跑到發射塔架下指揮搶救尚未飛離的火箭和衛星。這一天晚上王德臣整夜未曾合眼,回想火箭有什麼問題,一夜之間白發增多,好像蒼老多了。這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一連幾天,一貫愛說愛笑的王德臣沉默寡言,不露一絲笑容,但他又想起了前輩錢學森、屠守鍔對他的教誨,沒有氣餒,沒有怨氣,全力以赴查找問題,準備爬起來迎戰。
對於堅強和自信的人,挫折是成功的先兆。經過這次發射的教訓後,王德臣更加嚴格地要求保證火箭質量。經過不到5個月的奮戰,重新生產的“長征”2號E火箭又在發射塔架上聳立起來。1992年8月14日,這枚萬眾矚目的中國火箭終於完美準確地把第一顆“澳星”送入預定軌道。後來又經過一次“長二捆”發射第二顆“澳星”空中爆炸的波折,1994年8月28日成功發射第三顆“澳星”,從而圓滿地執行了與美、澳發射兩顆通信衛星的合同。王德臣這才舒了一口氣,終於可以在外國人麵前揚眉吐氣,讓外國人刮目相看了。
王德臣在第一次發射第一顆“澳星”受挫時曾自責不已,甚至提出扣發自己的工資,自願認罰。而當“長二捆”發射“澳星”成功後,聽說要獎給他1000元,他反而感到不安。為此,錢學森在給他的賀信中寫道:“對您我尤為動情的是您對待獎罰的嚴肅態度,真了不起!”錢學森對他的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精神極表嘉許。王德臣則不禁想起錢學森把取得的巨大成績歸功於黨和人民、歸功於集體的一幕幕感人事跡,對有人把“澳星”功臣和奧運功臣在獎金上的巨大反差相比不以為然,他平靜淡泊地說:“不能那樣比,要體諒國家的難處,何況“澳星”發射也不是一兩個人的功勞,而是成千上萬航天工作者齊心奮鬥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