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詩教學中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學生成才的基礎。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應注意挖掘內容,進行全麵的教育。如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寫道:“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體現了詩人積極進取,不斷開拓的精神。明代詩人於謙《石灰吟》則表現了作者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甘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詩中的“淩寒獨自開”歌頌了梅花不屈不撓的精神。詩中的梅花,其實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元代畫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寫道:“不要人誇好顏色,隻流清氣滿乾坤”。不僅寫出了墨梅的高雅氣質,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貞操。在教學這些優美的詩句中,融入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於枯燥無味的說教。
詩歌教學自身不僅是審美性的,還兼有倫理、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麵的因素。正如《論語》中所提到的:“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詩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進而對學生進行中華文化傳統教育,讓古詩這一顆璀璨的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