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數學中的人生觀教育指導(2 / 2)

初中學生是個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人生階段,同時初中學生的個性品質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如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興趣,就顯得舉足輕重了。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把“數學”比喻成一座美麗的花園。我們學習和研究的知識就花園中的一花一草,而那些重要的性質、定理就是花園中的名貴花草,數學難題就成為了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奇花異草,引誘著我們去采擷。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學科興趣,同時也激勵了部分學生去采擷那些“奇花異草”的勇氣,樹立起了人生追求的目標。

在建立起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目標後,針對學生數學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在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學有所獲,並在學習實踐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沮喪,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逐漸使他們的興趣轉化為愛好,將目標內化為自主學習的動力。

為了讓學生的興趣得到轉化,信心得到增強,目標得到鞏固,動力永存,我們還采取了對學生的作業實施當麵批改的辦法。在當麵批改學生作業時,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用研究和探討的語氣給學生指出來:“這裏似乎有點不妥;這幾步好象有點不當;這此地方需要再考慮考慮”等等,然後讓學生自己支分析、去研究,教師隻是在適當的時候從旁加以指點和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糾正錯誤,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培養學生踏實學習的精神,磨煉學生的毅力,並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介紹一些成功者的事跡,讓學生體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真正內涵,不斷強化他們的自信,增強他們自強有信念。

在習題課的教學中,我們先讓學生討論,然後讓學生走上講台來講解,同時那些不同解法的學生也讓他們上台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感受,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大膽創新的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上述方法的反複實施,不斷更新,不僅教學質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學生的個性品質也在不斷的潛移默化:興趣得到了轉變、自信心得以加強、毅力得到了磨煉,學習有了目標。

我們教師不僅“教了書”,同時也“育了人”,使教育體係的靈魂——德育——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實施,同時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有理想的未來科學家、專家,也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德育人生觀念的、對社會有用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