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課後自己查找資料,分組分析、討論,最後找到了原因:這與十多年日本持續低迷的經濟狀況不無關係。法西斯主義興起和泛濫的一個重要背景是經濟危機,因為經濟的蕭條會引起並激化各種社會矛盾,使民族心理變得更加狹隘和極端。如果日本經濟不能走出低迷狀態,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在狹隘、極端與羨慕、嫉妒相互交織的心理之下,否認和美化侵略曆史的日本極右勢力將日趨囂張,反華的花樣也會增多。他們的行徑值得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高度警惕。所以,這一切都是和經濟分不開的,是社會存在決定了社會意識。
接著,可以讓學生分析部分高校學生反日入常的行為。通過和學生的共同討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學生們明白了凡事要以大局出發、以集體利益出發,以冷靜的態度對待中日關係。
以情動人,達到知情統一。創設能使人產生強烈情感的情境,並通過教師充滿感情的表達來感染、打動學生,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集體主義價值取向這一內容時,給出了丹心不怯斷頭台革命先烈關露為革命獻出自己的一生和愛情的事例,教育學生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抉擇。很多學生聽了關露的事跡後都留下了眼淚,深受感染。並表示對其的人格無比敬佩,值得學習。
關注學生的審美需要
政治課的美主要表現為情感美、情境美、思維美、思想美。多媒體通過聲、像結合,使教學情境更真實、更生動、更形象,使思維過程及思想動態地形象地表現出來。例如:在講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一節時,我播放了春節晚會《千手觀音》的錄像,在優美的樂曲和美麗的舞姿中,使學生體會到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人生可能會有各種挫折與坎坷,隻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誌和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是十分重要的。
蔡元培先生說過:美者,循超逸之快感。審美活動要在輕鬆愉悅之中進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處於緊張狀態時,反而不容易產生靈感。學生如果過度緊張,是不可能進行感悟活動的。教師隻有營造一種輕鬆、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促使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政治課的美。要營造這樣一種氣氛:
首先,要提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課堂上民主平等;
其次,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要給學生足夠的思維與想象的空間和時間;
第四,課堂上不要給學生太大的掌握知識方麵的壓力,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人文精神主要通過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格特征、審美情趣等體現出來,而這恰恰是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標。
哲學教學應該滲透人文精神,重視學生的情感、情緒和意誌,引導學生更好的觀察世界、理解人與世界的關係,尋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最終作為完整的人走向社會。我覺得在哲學中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學,應是整個哲學教學的重點,應該與人文精神相結合,起到塑造學生心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