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高人生觀價值觀教學的效果(1 / 2)

2.提高人生觀價值觀教學的效果

中學的政治教育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前我們這些政治教師麵臨的問題是:時代正處於轉型期,隨著經濟的多元化,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社會意識形態也相應的多元化,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滋生蔓延,主流的價值觀念不斷變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狀況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政治課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所能起的導向作用越來越小。從我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我覺得學生給我的感覺是逆反心理一屆比一屆重,對集體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認同感越來越低.這也是當前許多政治老師共同的困惑。

作為教師,如果自己所教授的知識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同,講的再多再好也沒用,那其教學工作豈不失去了意義。因此我認為,要提高政治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效果,首先要提高學生對講授內容的認同感。

在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前,我們必須要了解造成目前狀況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劇烈變化的社會現實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現狀造成了極大的衝擊,社會與書本的巨大反差導致他們對書本的不信任感。而我們的教材卻沒有針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作出相應的變化,這從一開始就拉遠了我們與學生的距離。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現狀

(1)信仰多元化由於受一些外來思潮的腐蝕和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理想信念淡漠,有的甚至沒有信仰,有的崇尚實用主義、個人主義,有的信仰宗教、有的甚至信奉“偽科學”。

(2)價值觀更加突出“利益”二字當代青年更加注重實際利益,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方麵更注重個人的滿足,在追求價值方麵更多的考慮是個人價值的實現,對奉獻與索取統一的要求更為實際。在利益兼顧方麵調查資料顯示,對於“在公與私發生矛盾時,采取什麼態度?”表示要“公而忘私”的為2.5%;表示要“先公後私”的占30%;表示要“公私兼顧”的達到62%。當代青年在價值觀的選擇上,立足自我兼顧他人,行為方式更多受到現實利益的驅使,敢於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

(3)自我意識膨脹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人生理想。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一方麵青年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創新意識、科技意識、自立意識等思想意識得到了強化,從而激發了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麵,對個人價值、個人利益、個人需求的片麵誇大,也造成了個人主義的蔓延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偏斜。

(4)推崇正義美德當代青少年批判地繼承了某些傳統文化思想,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許多青年為貧困地區、貧困學生捐過款,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青年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習慣。某中學的一位音樂老師在琴房裏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一袋垃圾放在鋼琴旁邊,一周中從鋼琴旁經過的學生達200餘人,卻無一人“理睬”垃圾。

然後讓我們分析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客觀地講,未成年人暴露出的這些缺點和毛病,其實是時代環境給他們留下的烙印,問題在未成年人,根子在成人社會。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有益文化成果和資本主義消極腐朽文化同時傳入我國;傳統的成才觀念、教育內容忽視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範,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亂,見利忘義、損公利己、以權謀私、腐化墮落、教育腐敗、學術腐敗等現象屢禁不止等等。尤其是第三條,成人世界一方麵向未成年人灌輸道理,一方麵自己的行為又缺乏說服力,所謂身教重於言傳,不能不讓學生覺得假的東西太多,對我們講授的自然心存疑慮。

建立學生對人生觀的信任

我們怎麼重新建立學生對我們所教授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信任呢?從我個人的經驗看,我覺得最重要的兩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