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學生的作文中,之所以出現無話可寫、內容空洞、廢話假話連篇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正確的人生觀指導。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讓學生在情有所係中有感而發,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對照產生的震動,在深入分析中看清主流,寫出積極向上、展現時代風貌的好文章。如在指導學生《寫一個熟悉的人》時,引導他們去發現人物積極向上的一麵,重點觀察人物品行中的亮點,弘揚生活中的真善美,唱響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學生擺正了作文與做人的關係,整個心態、整個文風就會積極向上,同時對學習語文文本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人生觀教育要融入到課外閱讀中
語文課的外延等於生活,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的麵就有多寬。語文教材內容賦予文學、人生、自然、科學等方麵的豐富性,但由於各方麵的原因,教材內容的豐富性,還沒有達到盡善盡美,還有許多尚待完善的地方,這也留給老師許多發展的空間。
在講《赤壁之戰》一課時,可以先讓同學們在預習時找一找有關三國的小資料以便了解本課的曆史背景。未講之前,同學們把收集的材料拿來看,哇,真的好豐富!幹脆,就讓大家來講好了。你做主持人,掌握著發展的進度和主線,讓同學們自己穿插曆史事件。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緒,又活躍了課堂氛圍。對同一個事件,有時一個同學講了,另一同學來補充,知識麵遠遠超過了文本含量。
在短短的一堂課上,同學們了解了一段三國的曆史。這節課,課堂上濃縮了課外閱讀的量,在課外延伸了課堂的內涵。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借古喻今,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堂課的成功,在於課堂之外的豐富閱讀。
由此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增廣學生的知識麵,擴大閱讀量,激發對問題的思考,以期達到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諧境界。
同時,針對學生在課外閱讀上的盲目性,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把曆史上進步的人生觀與現代人生觀進行對比。古人中有堅持正道為理想而獻身的屈原,有忠貞愛國顧全大局的藺相如,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正氣浩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等。這些人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引導學生理解這些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可以激發起豐富的情感和想象,並從人物的心靈美中得到陶冶,產生一種愉悅之感,自覺地以作品中的光輝形象為榜樣,努力去追求崇高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