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微型目標、小目標計劃得不錯,並能朝著這些目標前進,那麼你的長期目標的實現自然也就可以得到保證了。
3.運用高效的方法正確做事
“正確地做事”強調的是效率,其結果是讓我們更快地朝目標邁進;“做正確的事”強調的則是效能,其結果是確保我們的工作是在堅實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效率重視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如果我們有了明確的目標,確保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接下來要“成事”,就是“方法”的問題了。
有人認為,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最忙碌的人,其實,優秀的教師並非是最忙碌的人,他們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張弛有度。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向,也善於安排時間、控製節奏,知道自己該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即便是忙,也極有規律。
事實上,最容易的不過忙碌,最難的不過有成效地工作。如今,在信息龐雜、速度加快的職場環境裏,我們必須在越來越少的時間內,完成越來越多的事情。
運用高效的工作方法是克服無為的忙碌,獲取成就的最佳途徑。
化繁為簡,把複雜的問題簡明化
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應該先問幾個問題:
這項工作是必須做的嗎?是根據習慣而做的嗎?可不可以把這項工作全部省去或者省去一部分呢?
如果必須幹這件工作,那麼應該在哪裏幹?既然可以邊聽音樂邊輕鬆地完成,還用得著待在辦公桌旁冥思苦想嗎?
什麼時候幹這件工作好呢?是否要在效率高的寶貴時間裏幹最重要的工作?
這件工作的最好做法是什麼?是抓住主要矛盾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是應采取最佳方法而提高效率?
區分先後與輕重,工作秩序條理化
工作秩序條理化是防止忙亂、獲得事半功倍之功效的法寶。
(1)保持辦公桌整潔。去掉與目前工作無關的東西,確保你現在所做的工作是此刻最重要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項目都在檔案中或抽屜裏占有一定的位置,並把有關的東西放到相應的位置上。
(2)懂得有所拒絕。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一個人做完,一個人要學會調整自己,要懂得拒絕。有些事情是不是值得為它去拚命,如果不值得,那麼就幹脆放掉它,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力戒由於有吸引的幹擾或因你厭煩了手頭上的工作,而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幹其他呼聲較高的工作。一定要保證你在結束這項工作之前,為它采取了所有應該采取的處理措施。萬一遇到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可以集思廣益,一起解決。
(3)主動協助領導排定優先順序。也許你常有“手邊的工作都已經做不完了,又丟給我一堆工作,實在是沒道理”的煩惱。你該做的是與領導多溝通,主動地幫助主管排定工作的優先順序,這樣便可大幅減輕工作負擔。
靈活機動,工作方法多樣化
(1)找到最佳方法。原有的工作方法未必就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對原用的方法加以認真分析,找出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進,使之與實現目標要求相適應。
也可在明確的目的基礎上,提出實現目的的各種設想,從中選擇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2)重新排列做事順序。即考慮做工作時采取什麼樣的順序最合理,要善於打破自然的時間順序,采取電影導演的“分切”、“組合”式手法,重新進行排列。
(3)避免重複勞動。如果有兩項或幾項工作,它們既互不相同,又有類似之處,互有聯係,實質上又是服務於同一目的的,就可以把這兩項或幾項工作結合為一,利用其相同或相關的特點,一起研究解決。這樣自然就能夠省去重複勞動的時間。
(4)善於勞逸結合。盡可能把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互相穿插,避免打疲勞戰,如寫報告需要幾個小時,中間可以找人談談別的事情,讓大腦休息一下;又如上午在辦公室開會,下午到群眾中去搞調查研究。
(5)經常性問題標準化。即用相同的方法來安排那些必須時常進行的工作。比如,記錄時使用通用的記號,這樣一來就簡單了。對於經常性的詢問,事先可準備好標準答複。
4.把最簡單的事持續做好
什麼是不簡單?能夠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千百遍地都做對,就是不簡單;什麼叫不容易?能夠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高標準地認真做好,就是不容易。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有很多事情,雖然很簡單,但我們不能采用簡單的做法。我們要把它們看作是一件需要付出全部熱忱、精力和耐心的偉大事業。當你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得非常好時,你就變得很不簡單,也就是不平凡。
世界上沒有簡單的事,隻有把事情簡單化了的人。我們總是想急功近利地做一些不簡單的事,而忽視一些看似簡單的事。其實“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不簡單”。一個優秀的人不見得就能做出不簡單的事情;一個平凡的人通過點點滴滴的努力和堅持不懈地做好每一個細節,反而可能成就不簡單的事情。
簡單必須先經過複雜的過程,就像讀書一樣,要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簡單是在複雜之上,跳出複雜才能簡單,將簡單管理真正落實到學校組織流程上,真正形成自覺的行為,更需要有一個過程。必須先複雜、精細,然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