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批判的思考,創造的生活和自由的選擇這三個方麵和諧地結合起來,能使你具備走向成功的三個要素——明智、有創造性和果敢堅決,從而使你的“自我”達到最理想的生存狀態。這樣,你才會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8.將工作和興趣合二為一

快樂工作是一個教師工作的最高境界。一個對於工作感到不滿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絕不會有優越的表現。許多事實說明:大多數人的失敗,都是由於工作的不適宜。快樂工作有如下標準:

興趣與職業合二為一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

人們對某種職業感興趣,就會對該種職業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態度,在工作中調動整個心理活動的積極性,開拓進取,努力工作,從而有助於事業的成功。反之,強迫做自己不願意做的工作,對精力、才能都是一種浪費。

個人的興趣愛好有很多,一般說來,興趣愛好廣泛的人,選擇職業時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們更能適應各種不同崗位的工作。廣泛的興趣可以促使人注意和接觸多方麵的事物,為自己選擇職業創造更多有利特長與職業合二為一的條件。在職業選擇時,還要特別注意想清楚,你最想做、最有希望做好的是什麼工作。所以,要想獲得事業成功,還要注意發現你的特長。

特長與職業合二為一

一個人的智能是以組合的方式構成的,每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的組合體,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言語——語言能力和邏輯——數理智力兩種基本智力以外,還有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自我認識智力等等。因此,我們應該靜下來衡量一下自己,細細找一找個人的特長。

社會上任何一種職業對工作者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對會計、出納、統計等職業,工作者必須有較強的計算能力;對於工程、建築及服裝設計等職業的工作者要具備空間判斷能力;對於飛行員、外科醫生、運動員、舞蹈演員等職業的工作者則要具備眼與手的協調能力。在選擇職業時不能好高騖遠或單從興趣愛好出發,要實事求是地檢測一下自己的學識水平和職業能力,這樣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適工作。

氣質與職業合二為一

心理學家把氣質分為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抑鬱質四種類型。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

氣質本身並無好壞之分,每種氣質都有積極和消極的一麵,多血質和膽汁質的人比較適合一些要求做出迅速、靈活反應的工作,黏液質、抑鬱質的人比較適合做要求細致的工作。氣質是製約人們選擇職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職業對人的氣質有特定的要求,如醫務人員要求耐心、細致,飛行員要求機智靈敏、注意力集中等特點。

氣質具有相對的天性和穩定性,但後天也可以鍛煉改造,況且純粹屬於某一氣質類型的人很少,大多數人都是以一種為主,其他幾種氣質類型兼具的混合體。在選擇職業時要注意揚長避短。

性格與職業合二為一

性格是由人的各種行為習慣特征所組成的有機統一體。性格與氣質不同,其社會評價有明顯的好壞之分。

許多工作對性格品質有著特定的要求,要選擇某一職業就必須具備這一職業所要求的性格特征。

傳統型的人在事務性的職業中最為常見。這一類人容易組織起來,喜歡和數據型及數字型的事實打交道,喜歡明確的目標,不能接受模棱兩可的狀態。

藝術型的人喜歡選擇音樂、藝術、文學、戲劇等方麵的職業。他們往往富有想像力,直覺強,易衝動,好內省,有主見。

現實主義型的人真誠坦率,較穩定,講求實利,害羞,缺乏洞察力,容易服從。他們一般具有機械方麵的能力,樂於從事半技術性的或手工性的職業(管道工、裝配線工作等),這類職業的特點是有連續性的任務需要,卻很少有社會性的需求,如談判和說服他人等。

社會型的人喜歡為他人提供信息,幫助他人,喜歡在秩序井然、製度化的工作環境中發展人際關係和工作。社會型的人適於從事護理、教學、市場營銷、銷售、培訓與開發等工作。

創新型的人喜歡領導和控製別人(而不是去幫助別人),其目的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組織目標,這種類型的人自信,有雄心,精力充沛,健談。

調查研究型的人為了知識的開發與理解而樂於從事現象的觀察與分析工作。生物學家、社會學家、數學家多屬於這種類型。

9.掌握快樂工作的方法

采取行動

當在原來組織發生問題時,可以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自己有什麼選擇,可以主動和領導溝通發生了什麼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等。這個方法永遠是優先的策略,也是改變問題的治本方法。

調整觀念

如果上麵方法不能解決,應該考慮調整自己的觀念,運用樂觀的態度麵對一切。

抒發情緒

可以找朋友等其他渠道,把情緒抒發出來,情緒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最好能夠疏導。

散心調劑

生活上有一些興趣、嗜好,能夠讓你暫時轉移注意力,這是避開壓力很好的輔助策略。

發現意義

很多人是認為工作失去了意義,所以找不到工作的快樂感。那就必須好好地問自己,到底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這個工作對你還有沒有意義?如果你連一點意義都找不到,就真的該考慮換工作了。

增強體能

所有的心理健康其實都是以身體健康為基礎的,一個人假如能夠生活作息正常、適當運動,就會精神充沛。

10.提升快樂工作的指數

學校教師的工作“快樂指數”越高,學校生命力就越強,凝聚力就越深厚。那麼如何提升工作快樂指數,克服職業倦怠感呢?

身處職場出現工作倦怠,不外乎精神、生理、物質上失去了成就感、價值感,從而導致心力交瘁、厭倦、疲憊。當某個人職業達到一定高度時,物質激勵已經不能讓其擁有工作快樂感和滿足感,這類職場中的人更在乎自己能為社會創造多少價值;另一類人因為預期的目標沒有實現,而失去了信心,產生了厭倦感,導致的結果就是離職,然而離職也未必能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任何的快樂。

要想讓自己快樂工作著,並發揮最佳狀態,就要調整目前的心態或作息。

順暢溝通

工作中出現意見分歧、發生問題都在所難免,主動溝通讓我們能夠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和默契度,麵對困難時可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快樂來源於相互的理解和尊重,良好的溝通能讓我們獲得快樂!樂觀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