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能引導其他人進行合作,以及從事有效的團隊工作,或者鼓舞其他人,使他們變得更為活躍,那麼,這個人的活動能力並不亞於以更直接方式提供有效服務的人。

在學校中,有些人具有極高的能力,能夠鼓舞並指揮他屬下所有的人員獲得比在沒有這種指揮影響力之下更大的成就。

各行各業的領導者,都了解“共同諒解及合作的精神”的必要性。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這種精神。這種和諧的大眾精神,可經由自動或強製的紀律而獲得。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思想將被融合而成為一種“智囊團”,這表示個人的思想受到修正,彼此的思想合二為一。

造成這種融合過程的方法很多,就如同將個人置身於各種行業的領導地位,每一位領袖各有自己協調追隨者的思想的方法。有人使用強迫的方法,有人使用說服的方式,有人則使用獎賞的手段,其目的都是為了減少某一團體中的個人思想,使它們全部融合成為一個單一的思想。

世界上真正偉大的領袖天生都擁有一種具有特性的思想,可以吸引其他思想,能夠把他所接觸的任何人的思想全部吸引過來。拿破侖手下的士兵能夠為他慷慨犧牲,毫不畏縮,就是受到了他個性的吸引。

任何一位明了合作精神的能幹領袖,也許可以暫時把任何一個團體的思想融合起來,使這些思想隻代表一個集體思想;但當這位領袖一離開這個團體,這種融合的集團思想立即分裂崩潰。最成功的人壽保險銷售組織或其他銷售團體每周集會一次,或一次以上,他們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把所有的個別思想融合成為一個智囊團,這種智囊團在一段時期內,可以不斷激勵個人的思想。

這些團體的領袖們,也許不了解在這些被稱作“鼓勵會議”的會議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類會議的例行議程,通常是由團隊領袖或其他人員發表談話,有時候還請團體以外的人加入意見,個人的思想則彼此進行接觸,並相互鼓勵。

人類的頭腦可以比作電池,其電力將會耗盡或衰減,令人感到沮喪、泄氣、缺乏鼓勵。這種感覺誰能避免?人類頭腦在沮喪的情況下,必須予以充電,要想達到目的,就必須和一個更為充滿活力的思想進行接觸。領導都明了這種“充電”過程的必要性,而且,他們還了解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這就是一位領導者和一位追隨者的最主要的區別。

你無法以進取的精神向其他人談話,除非你自己培養出強烈要這樣做的欲望。你運用自我暗示原則而向其他人提出的每一種說法,都會在你自己的潛意識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不管你的說法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