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說:人有尺部脈搏跳動數疾,筋脈拘急外現的,這是什麼病呢?岐伯說:這就是所謂疹筋病,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麵部見到或白或黑的顏色,病情則更加嚴重。

黃帝說:有人患頭痛已經多年不愈這是怎麼得的?叫做什麼病呢?岐伯說:此人當受過嚴重的寒邪侵犯,寒氣向內侵入骨髓,腦為髓每,寒氣由骨髓上逆於腦,所以使人頭痛,齒為骨之餘,故牙齒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黃帝說:好。

黃帝問:有的病人嘴裏發甜,是什麼病?又是怎樣得的?岐伯說:這是土氣的泛溢,叫做脾癉。一般說來,食物進入嘴裏,貯藏於胃,再由脾髒運化,輸送所化精氣於各個器官。現在脾髒失其正常功能,津液停留在脾,所以令人嘴裏覺有甜味,這是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患這種病的人,大都是經常吃甘美厚味造成的。肥厚能夠使人內裏生熱,甜味能夠使人胸部滿悶,所以脾氣向上泛濫,並可以轉為消渴的病。應該以蘭草治療,蘭草的功能,能夠排除陳積蓄熱之氣。

黃帝說:有的病人,嘴裏發苦,應取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治療,口苦是什麼病?怎麼得的?岐伯說:這叫做膽癉。肝是將軍之官,其功能取決於膽,咽喉受它的支配。患膽癉的人,因為經常思慮不斷,情緒苦悶,所以膽失卻正常的功能,膽汁向上泛溢,因此嘴裏發苦。治療時,刺膽募、膽俞二穴。它的治療原則,載在《陰陽十二官相使》裏

黃帝說:有患癃病的,一天要解數十次小便,這是正氣不足的現象。同時又有身熱如炭火,咽喉與胸膺之間有格塞不通的感覺,人迎脈躁動急數,呼吸喘促,肺氣上逆,這又是邪氣有餘的現象。寸口脈微細如頭發,這也是正氣不足的表現。這種病的原因究竟在哪裏?叫做什麼病呢?岐伯說:此病是太陰脾髒不足,熱邪熾盛在胃,症狀卻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屬於不能治的死證。這就是所謂“五有餘、二不足”的證候。黃帝說:什麼叫“五有餘、二不足”呢?岐伯說:所謂“五有餘”,就是身熱如炭,喘息,氣逆等五種病氣有餘的證候。所謂“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數十溲,脈微細如發兩種正氣不足證候。現在患者外見五有餘,內見二不足,這種病既不能依有餘而攻其表,又不能從不足而補其裏,所以說是必死無疑了。

黃帝說:人出生以後就患有癲癇病的,病的名字叫什麼?是怎樣得的呢?岐伯說:病的名字叫胎病,這種病是胎兒在母腹中得的,由於其母曾受到很大的驚恐,氣逆於上而不下,精也隨而上逆,精氣並聚不散,影響及胎兒,故其子生下來就患癲癇病。

黃帝說:麵目浮腫,象有水狀,切按脈搏大而且緊,身體沒有痛處,形體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飯,或者吃得很少,這種病叫什麼呢?岐伯說:這種病發生在腎髒,名叫腎風。腎風病人到了不能吃飯,常常驚恐的階段,若驚後心氣不能恢複,心腎俱敗,神氣消亡,而為死證。黃帝說:說的對。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原文】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肺之雍,喘而兩胠滿。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脈滿大,癎瘛筋攣。肝脈小急,癎瘛筋攣。肝脈鶩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痦,不治自已。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驚。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

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心肝擗亦下血,二髒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為腸遊,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

脈至如喘,名日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幹而死;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藏菀熟,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解讀】

肝脈、腎脈、肺脈都是實象的,可發生癰腫。肺癰,喘促、兩脅脹滿;肝癰,兩脅脹滿,睡眠時會驚駭不安,小便不通;腎癰,從脅下至小腹脹滿,兩側脛部大小不一樣,髀部和脛部有變化,走路身體不平衡,容易發展成為偏枯的病。

心脈滿而大,說明體內熱甚,會出現癲癇,手足搐搦,筋脈拘攣的現象。肝脈小而緊,說明肝髒虛寒,也會出現癲癇,手足搐搦,筋脈拘攣的現象。如肝脈迅急,突然受到驚駭,脈搏一時按不到,並且失音,說明受驚氣逆的現象,不必治療,氣平就會自然痊愈的。

腎、肝、心三脈細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擊不明顯,是氣血積聚在腹中,皆當發為瘕病。

腎脈和肝脈均見沉脈,為石水病;均見浮脈,為風水病;均見虛脈,為死證;均見小而兼弦之脈,將要發生驚病。

腎脈沉大急疾,肝脈沉大急疾,均為疝病。

心脈搏動急疾流利,為心疝;肺脈沉而搏擊於指下,為肺疝。

太陽之脈急疾,是受寒血凝為瘕;太陰之脈急疾,是受寒氣聚為疝;少陰之脈急疾,是邪乘心腎,發為癇厥;陽明之脈急疾,是木邪乘胃,發為驚駭。

脾脈浮動,而又見沉象的為痢疾,時間長了自然會好的。肝脈小而緩的痢疾,容易治療。腎脈小搏而沉又兼便血的痢疾,如血溫於內,而身體發熱的,是死症。心脈、肝脈小而沉澀的痢疾,如果二髒同病,木火相生,就可以治療。假如身體發熱,就可以致人死之。發熱太甚的,過七天就會死亡。

胃脈沉澀,或者浮動而大,以及心脈小急,全是氣血不通的征象,都可發為偏枯的病。如果男子發病在左側,女子發病在右側,說話不失音、舌頭動轉靈活,就可以治療,且大約經過30天就能恢複。如果男子發病在右側,女子發病在左側,說話發不出聲音,那麼大約需要3年才能恢複。如果年齡不滿二十歲,正在發育的時候,大約三年後就會死亡。

脈來搏指,大而有力,流鼻血、身體發熱的,就有死亡的危險。脈來如懸空無根,呈現微鉤而浮之象的,這是衄血應有的脈象。

脈來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語的,名叫暴厥。脈來如熱盛之數,得之暴受驚嚇,經過三四天就會自行恢複。

脈來如浮波之合,象熱盛時的數脈一樣急疾,一呼一息跳動十次以上,這是經脈之氣均已不足的現象,從開始見到這種脈象起,經過九十天就要死亡。脈來如新燃之火,臨勢很盛,這是心髒的精氣已經虛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幹枯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散落的樹葉,浮泛無根,這是肝髒精氣虛極,至深秋樹木落葉時就要死亡。脈來如訪問之客,或去或來,或停止不動,或搏動鼓指,這是腎髒的精氣不足,在初夏棗花開落的時候,火旺水敗,就會死亡。脈來如泥丸,堅強短澀,這是胃腑精氣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莢枯落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有橫木在指下,長而堅硬,這是膽的精氣不足,到秋後穀類成熟的時候,金旺木敗,就要死亡。脈來緊急如弦,細小如縷,是胞脈的精氣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語,是真陰虧損而虛陽外現,在下霜時,陽氣虛敗,就會死亡;若患者靜而不言,則可以治療;脈來如交漆,纏綿不清,左右旁至,為陰陽偏敗,從開始見到這種脈象起三十日就會死亡。脈來如泉水上湧,浮而有力,鼓動於肌肉中,這是足太陽膀胱的精氣不足,症狀是呼吸氣短,到春天嚐到新韭菜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傾頹的腐士,虛大無力,重按則無,這是脾髒精氣不足,若麵部先見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敗水侮的現象,到春天白纂發生的時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懸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則愈覺其大,按之益大,與筋骨相離,這是十二俞的精氣不足,十二俞均屬太陽膀胱經,故在冬季結冰的時候,陰盛陽絕,就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