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經脈和絡脈中的氣血都很旺盛,所以能充分地灌溉潤澤於肌肉之中。秋季,天氣開始收斂,腠理隨之而閉塞,皮膚也收縮緊密起來了。冬季主閉藏,人身的氣血收藏在內,聚集於骨髓,並內通於五髒。所以邪氣也往往隨著四時氣血的變化而侵入人體相應的部位,若待其發生了變化,那就難以預測了;但必須順應四時經氣的變化及早進行調治,驅除侵入的邪氣,那麼氣血就不致變化逆亂了。
黃帝道:針刺違反了四時而導致氣血逆亂是怎樣的?岐伯說:春天刺絡脈,會使血氣向外散溢,使人發生少氣無力;春天刺肌肉,會使血氣循環逆亂,使人發生上氣咳喘;春天刺筋骨,會使血氣留著在內,使人發生腹脹。夏天刺經脈,會使血氣衰竭,使人疲倦懈惰;夏天刺肌肉,會使血氣卻弱於內,使人易於恐懼;夏天刺筋骨,會使血氣上逆,使人易於發怒。秋天刺經脈,會使血氣上逆,使人易於忘事;秋天刺絡脈,但人體氣血正值內斂而不能外行,所以使人陽氣不足而嗜臥懶動;秋天刺筋骨,會使血氣耗散於內,使人發生寒戰。冬天刺經脈,會使血氣虛脫,使人發生目視不明;冬天刺絡脈,則收斂在內的真氣外泄,體內血行不暢而成“大痹”;冬天刺肌肉,會使陽氣竭絕於外,使人易於忘事。以上這些四時的刺法,都將嚴重地違背四時變化而導致疾病發生,所以不能不注意順應四時變化而施刺;否則就會產生逆亂之氣,擾亂人體生理功能而生病的呀!所以針刺不懂得四時經氣的盛衰和疾病之所以產生的道理,不是順應四時而是違背四時變化,從而導致正氣逆亂於內,邪氣便與精氣相結聚了。一定要仔細審察九候的脈象,這樣進行針刺,正氣就不會逆亂,邪氣也不會與精氣相結聚了。黃帝說:講得好!
如果針刺誤中了五髒,刺中心髒一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症狀為噫氣;刺中肝髒五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症狀為多語;刺中肺髒三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症狀為咳嗽;刺中腎髒六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症狀為噴嚏和嗬欠;刺中脾髒十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症狀為吞咽之狀等。刺傷了人的五髒,必致死亡,其變動的症狀也隨所傷之髒而又各不相同,所以可以根據它來測知死亡的日期。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原文】
黃帝問曰:病有標本,刺有逆從奈何?岐伯對曰:凡刺之方,必別陰陽,前後相應,逆從得施,標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本,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本。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故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
夫陰陽逆從,標本之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淺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淺而知深,察近而知遠,言標與本,易而勿及。
治反為逆,治得為從。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塞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氣,有同氣。大小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脅支痛;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肺病喘咳,三日而脅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冬日人,夏日出。
肝病頭目眩,脅支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腰脊少腹痛,脛瘦;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脾病身痛體重,一日而脹;二日少腹腰脊痛脛竣;三日背月呂筋痛,小便閉:五身體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後,夏日呋。
膀胱病小便閉,五日少腹脹,腰脊痛,骨行疫;一日腹脹;一日身體痛1;二曰: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諸病以次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間一髒止,及至三四髒者,乃可刺也。
【解讀】
黃帝問道:疾病有標和本的區別,刺法有逆和從的不同,這是怎麼回事呢?岐伯回答說:大凡針刺的準則,必須辨別其陰陽屬性,聯係其前後關係,恰當地運用逆治和從治,靈活地處理治療中的標本先後關係。所以說有的病在標就治標,有的病在本就治本,有的病在本卻治標,有的病在標卻治本。在治療上,有治標而緩解的,有治本而見效的,有逆治而痊愈的,有從治而成功的。所以懂得了逆治和從治的原則,便能進行正確的治療而不必疑慮;知道了標本之間的輕重緩急,治療時就能萬舉萬當;如果不知標本,那就是盲目行事了。
關於陰陽、逆從、標本的道理,看起來很小,而應用的價值卻很大,所以談一個陰陽標本逆從的道理,就可以知道許多疾病的利害關係;由少可以推多,執簡可以馭繁,所以一句話可以概括許多事物的道理。從淺顯入手可以推知深微,觀察目前的現象可以了解它的過去和未來。不過,講標本的道理是容易的,可運用起來就比較難了。
迎著病邪而瀉的方法就是“逆”治,順應經氣而補的方法就是“從”治。先患某病而後發生氣血逆亂的,先治其本;先氣血逆亂而後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寒而後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病而後生寒的,先治其本。先有熱而後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熱而後生中滿腹脹的,先治其標。先有某病而後發生泄瀉的,先治其本;先有泄瀉而後發生其他疾病的,先治其本。必須先把泄瀉調治好,然後再治其他病。先患某病而後發生中滿腹脹的,先治其標;先患中滿腹脹而後出現煩心的,先治其本。人體疾病過程中有邪氣和正氣的相互作用,凡是出現了大小便不利的,先通利大小便以治其標;大小便通利則治其本病。疾病發作表現為邪氣有餘,就用“本而標之”的治法,即先祛邪以治其本,後調理氣血、恢複生理功能以治其標;疾病發作表現為正氣不足,就用“標而本之”的治法,即先固護正氣防止虛脫以治其標,後祛除邪氣以治其本。總之,必須謹慎地觀察疾病的輕重深淺和緩解期與發作期中標本緩急的不同,用心調理;凡病輕的,或緩解期,可以標本同治;凡病重的,或發作期,應當采用專一的治本或治標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後並發其他疾病的,應當先治其本病。
大凡疾病的傳變,心病先發心痛,過一日病傳於肺而咳嗽;再過三日病傳於肝而脅肋脹痛;再過五日病傳於脾而大便閉塞不通、身體疼痛沉重;再過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半夜,夏天死於中午。
肺病先發喘咳,三日不好則病傳於肝,則脅肋脹滿疼痛;再過一日病邪傳脾,則身體沉重疼痛;再過五日病邪傳胃,則發生腹脹。再過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日落之時,夏天死於日出之時。
肝病則先頭痛目眩,脅肋脹滿,三日後病傳於脾而身體沉重疼痛;再過寺日病傳於胃,產生腹脹;再過三日病傳於腎,產生腰脊少腹疼痛,腿脛發酸;再過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日落之時,夏天死於吃早飯的時候。
脾病則先身體沉重疼痛,一日後病邪傳入於胃,發生腹脹;再過二日病邪傳於腎,發生少腹腰脊疼痛,腿脛發酸;再過三日病邪入膀胱,發生背脊筋骨間疼痛,小便不通;再過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申時之後,夏天死於寅時之後。
腎病則先少腹腰脊疼痛,腿脛發酸,三日後病邪傳入膀胱,發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過三日病邪傳入於胃,產生腹脹;再過三日病邪傳於肝,發生兩脅脹痛;再過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天亮,夏天死於黃昏。
胃病則先腹部脹滿,五日後病邪傳於腎,發生少腹腰脊疼痛,腿脛發酸;再過三日病邪傳入膀胱,發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過五日病邪傳於脾,則身體沉重;再過六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半夜之後,夏天死於午後。
膀胱發病則先小便不通,五日後病邪傳於腎,發生少腹脹滿,腰脊疼痛,腿脛發酸;再過一日病邪傳入於胃,發生腹脹;再過一日病邪傳於脾,發生身體疼痛;再過二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半夜後,夏天死於下午。
各種疾病按次序這樣相傳,正如上麵所說的一樣,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月針刺治療;假如是間髒相傳就不易再傳下去,即使傳過三髒、四髒,還是可以用針刺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