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3

甲子年、甲午年: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燥化四,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成寒,中運雨化所致宜用苦熱,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乙醜年、乙未年: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氣與寒化的複氣,醜年與來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濕化五,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寒化六,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濕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羽水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二,中運之氣數為寒化六,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寒化所致宜用鹹溫,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丁卯年(屬於歲會年)、丁酉年: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角木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木運不及,則可出現清化的勝氣與熱化的複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東方三宮。司天之氣數為燥化九,中運之氣數為風化三,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風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成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戊辰年、戊戌年:

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徵火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七,在泉之氣數為濕化五,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熱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濕化所致宜用甘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已巳年、已亥年: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氣與清化的複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三,中運之氣數為濕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七,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濕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庚午年、庚子年(二年俱為同天符):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七,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燥化九,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辛未年、辛醜年(二年俱為同歲會):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氣與風化的複氣,未年與醜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的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壬中年、壬寅年(二年俱為同天符):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角木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亦為風化八,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成寒,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癸酉年、癸卯年(二年俱為同歲會):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徵火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火運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氣與雨化的複氣,酉年與卯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的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燥化九,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二,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二,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熱化所致宜用成溫,在泉熱化所致宜用成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甲戌年、甲辰年(二年既是歲會,又是同天符):

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濕化五,在泉之氣數亦為濕化五,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濕化所致宜用苦溫,在泉濕化所致宜用苦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乙亥年、乙巳年: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少陰相火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氣與寒化的複氣,亥年與巳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八,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二,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涼,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成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丙子年(為歲會年)、丙午年: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羽水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寒化六,在泉之氣數為清化四,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成寒,中運寒化所致宜用鹹溫,在泉清化所致宜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丁醜年、丁未年: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角木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木運不及,則可出現清化的勝氣和熱化的夏氣,醜年與未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東方三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風化三,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風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戊寅年、戊申年(二年俱為天符年):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徵火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七,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七,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成寒,中運火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幸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已卯年、已酉年: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氣和清化的複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清化九,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清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庚辰年、庚戌年:

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一,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雨化五,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辛巳年、辛亥年: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氣與風化的複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三,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七,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壬午年、壬子年: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角木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為清化四,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成寒,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癸未年、癸醜年: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徵火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火運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氣與雨化的複氣,未年與醜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二,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火化所致宜用鹹溫,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甲申年、甲寅年: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風化八,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成寒,中運雨化所致宜用鹹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乙酉年(為太一天符年),乙卯年(為天符年):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氣和寒化的複氣,酉年與卯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燥化四,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二,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鹹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