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原文】

孟春始至,黃帝燕坐,臨觀八極,正八風之氣,而問雷公日;陰陽之類,經脈之道,五中所主,何髒最貴?雷公對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脈之主時,臣以其髒最貴。帝曰:卻念《上下經》,陰陽從容,子所言貴。最其下也。

雷公致齋七日,旦複待坐。帝曰: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遊部,此知五髒終始。三陰為表,二陰為裏,一陰至絕作朔晦,卻具合以正其理。雷公曰:受業未能明。

帝曰:所謂三陽者,太陽為經,三陽脈至手太陰,弦浮而不沉,決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論。所謂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

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於太陰,伏鼓不浮,上空誌心。二陰至肺,其氣歸膀胱,外連脾胃。一陰獨至,經絕,氣浮不鼓,鉤而滑。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並。繆通五髒,合於陰陽,先至為主,後至為客。

雷公曰:臣悉盡意,受傳經脈,頌得從容之道,以合《從容》,不知陰陽,不知雌雄。帝曰:三陽為父,二陽為衛,一陽為紀;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

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軟而動,九竅皆沉。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髒,外為驚駭。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支。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巔疾為狂。二陰一陽,病出於腎,陰氣客遊於心脘,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支別離。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咽幹燥,病在土脾。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氣不能止陰,陰陽並絕,浮為血瘕,沉為膿肘。陰陽皆壯,下至陰陽。上合昭昭,一合冥冥,診決死生之期,遂合歲首。

雷公曰:請同短期。黃帝不應。雷公複問。黃帝曰:在經論中。雷公曰:請聞短期。黃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於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征,皆歸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春陰陽皆絕,期在孟春。春三月之病,日陽:殺,陰陽皆絕,期在草幹。夏三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漾水。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己。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陽獨至,期在石水;二陰獨至,期在盛水。

【解讀】

立春這天,黃帝安閑地坐著,觀看八方的景色,伺察著八風所至的方向,問雷公說:按照陰陽的分析方法,經脈的循行道理,配合五髒主時,你認為哪一髒最重要?雷公回答說:春為四時之首,屬甲乙木,色青,五髒中主肝,肝旺於春季七十二日,也是肝脈當令的時候,我認為肝髒是最重要的。黃帝說道:我依據上下經陰陽比類分析的理論來體會,你認為最重要的,實際上卻是最次要的。雷公齋戒了七天,早晨又侍坐於黃帝的身邊。黃帝說道:三陽為經綸,二陽為維係,一陽為遊部,懂得這些,就可以知道五髒之氣運行的終始了。三陰為表,二陰為裏,一陰為陰氣之最終,也是陽氣的開始,如同朔晦的交界,符合於天地陰陽終始的道理。

雷公說道:我還是沒有明白其中的意義。黃帝解釋說:所謂三陽是指太陽,太陽為經,其脈至於手太陰寸口,見弦浮不沉之象,應當度量其衰旺,細心診察,參合陰陽之論,以確知它的好壞。所謂二陽,是指陽明,其脈至於手太陰寸口,見弦而沉急,不鼓擊於指,火熱大至之時而有此病脈,大都有死亡的危險。所謂一陽,是指少陽,其脈至於手太陰寸口,上連人迎,見弦急懸而不絕,這是少陽經的病脈,如見有陰而無陽的真髒脈象,就要死亡。

“三陰”為手太陰肺經,肺朝百脈,所以為六經之主,其氣交於太陰寸口,脈象沉伏鼓動而不浮,是太陰之氣陷下而不能上升,以致心誌空虛。“二陰”是少陰,其脈至於肺,其氣歸於膀胱,外與脾胃相連。“一陰”是厥陰,其脈獨至於太陰寸口,經氣已絕,故脈氣浮而不鼓,脈象如鉤而滑。以上六種脈象,或陽髒見陰脈,或陰髒見陽脈,相互交錯,會聚於寸口,都和五髒相通,與陰陽之道相合。如出現此種脈象,凡先見於寸口的為主,後見於寸口的為客。

雷公說:我已經完全懂得您的意思了,把您以前傳授給我的經脈道理,以及我自己從書本上讀到的從容之道,和今天您所講的從容之法相結合的話,我還不明白其中陰陽雌雄的意義。黃帝道:三陽如父親那樣高尊,二陽如外衛,一陽如樞紐;三陰如母親那樣善於養育,二陰如雌性那樣內守,一陰如使者一般,能交通陰陽。

二陽一陰是陽明主病,二陽不勝一陰,陽明脈軟而動,九竅之氣沉滯不利。三陽一陰為病,則太陽脈勝,寒水之氣大盛,一陰之氣不能製止,而內亂五髒,外現驚駭。二陰二陽則病在肺,少陰脈沉,少陰之氣勝肺傷脾,在外傷及四肢。二陰與二陽皆交至,則土邪侮水,其病在腎,罵詈妄行,癲疾狂亂。

二陰一陽則陰勝於陽,病由腎水上淩,陰氣客遊在心脘,因此陽氣不能敷布,汗孔被阻隔閉塞不通,四肢就好象和軀體別離一樣。一陰一陽,如果木盛克土而見代絕之脈,這是厥陰之氣上至於心發生的病變,或上或下,而無定處,飲食無味,大便泄瀉無度,咽喉幹燥,病在脾土。二陽三陰為病,包括至陰脾土在內,陰氣不能至於陽,陽氣不能達於陰,陰陽相互隔絕,陽浮於外則內成血瘕,陰沉於裏則外成膿腫;若陰陽之氣都盛壯,而病變趨向下,在男子則陽道生病,在女子則陰道生病。上觀天道,下察地理,參合診察來決斷病者死生之期。這樣,才能懂得一歲之中何氣為首,五髒之中何髒為重要的道理。

雷公說:請問疾病的死亡日期。黃帝沒有回答。雷公又問。黃帝道:在醫書上有說明。雷公又說:請問疾病的死亡日期。黃帝道:冬季三月的病,如病症脈象都屬陽盛,則春季正月見脈有死征,那末到出春交夏,陽盛陰衰之時,便會有死亡的危險。冬季三月的病,根據天理,勢必將盡,草和柳葉都枯死了,如果到春天陰陽之氣都絕,那麼其死期就在正月。春季三月的病,名為“陽殺”。陰陽之氣都絕,死期在冬天草木枯幹之時。夏季三月的病,若不愈,到了至陰之時,那麼其死期在至陰後不超過十日;若脈見陰陽交錯,則死期在初冬結薄冰之時。冬季三月的病,表現了手足三陽的脈證,不給治療也會自愈。若是陰陽交錯合而為病,則立而不能坐,坐而不能起。若三陽脈獨至,則獨陽無陰,死期在冰結如石之時。三陰脈獨至,則獨陰無陽,死期在正月雨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