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①,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287)
【注解】
①脈暴微:脈緊突然變為微弱。
【解讀】
“少陰病,脈緊,是裏寒較盛。病至七八日,見自下利,脈象又突然轉變為微弱無力,手足不逆冷而反溫,脈緊反而消失,這是陽氣來複、寒邪消退的表現,故張仲景作出“為欲解也”的結論。陽氣來複,寒邪消退,陽回陰退,陰陽漸趨平衡,故曰“雖煩下利,必自愈。”其時之煩,乃是陽氣恢複,能與邪氣相爭,下利則屬於正勝驅邪外出。
反之,若自利無度,手足逆冷,自汗躇臥,神情躁擾不安,則是陰陽離決的危候,二者不可混淆。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①,手足溫者,可治。(288)
【注解】
①踡臥:四肢蜷曲而臥。
【解讀】
少陰病,陽虛陰盛之下利,必見惡寒而踡臥等證,若下利止而手足漸轉溫和,則利止為陽複陰退之征,為病情好轉,是時雖仍惡寒踡臥,而其預後一般較好。本條“利自止”而見“手足溫”,顯屬陽複陰退,故曰“可治”。但“可治”並不等於不藥而愈,且病至少陰,病情一般較重,仍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扶陽抑陰之劑仍不可少,決不能掉以輕心。
反之,若下利雖止,但其手足厥冷反甚,則利止不是陽複,而是陰竭,為病情轉劇,預後不良。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289)
【解讀】
少陰病,惡寒而踡,是少陰陰盛陽虛之證,若見“時自煩,欲去衣被”,則有可能是陽氣來複,能與陰邪相爭,故斷為“可治”,但其時必有手足溫和而不厥冷等陽氣來複之證同見。
如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手足躁擾不寧,循衣摸床,撮空理線,則是虛陽外越,屬於“不可治”的危候。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290)
【解讀】
寸脈為陽,尺脈為陰。少陰中風,脈當沉細,今反見寸脈微而尺脈浮,寸脈微為邪氣微之征,尺脈浮是陽氣複之兆,正勝而邪衰,故曰“為欲愈”。
推斷疾病之欲愈與否,僅據脈象是不夠的,還須結合其他見證,脈證合參,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診斷。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291)
【解讀】
“從子至寅上”是子、醜、寅3個時辰,相當於23時後至次日5時前的這段時間,正是陽氣漸生之時,陽長則陰消,陽進則陰退,而少陰病多為心腎陽衰之證,少陰得陽生之氣,有利於消除全身陰寒之邪,寒退則病可解,為少陰病欲解時。
疾病的欲解雖與自然界的陽氣盛衰有關,但這隻是一個外部影響,隻是提供了一種有利的條件,並不是惟一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因為病解與否,取決於邪正的進退,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隻起協同作用。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陰①七壯②。(292)
【注解】
①灸少陰:用艾火灸少陰經脈所循行的穴位。
②七壯:每艾灸1炷為1壯,7壯就是灸7個艾炷。
【解讀】
少陰病雖見吐利,但手足不逆冷,則表明陽虛不甚,中土之陽氣尚強;手足不逆冷而“反發熱”是陽能勝陰,所以斷為“不死”,“不死”則為“可治”。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微欲絕,“反發熱”,則是陽氣脫越或陰盛格陽於外之危象,二者不可混淆。
證屬陽虛不甚而非陰陽離絕,反見“脈不至”,是吐利暴作,陽氣乍虛,脈一時不能接續,故張仲景隻言“脈不至”而不言“脈絕”,其治療當以溫通陽氣為法,使陽氣通則脈自至,“灸少陰”有溫通陽氣的作用。示人藥物治療之外,還可用灸法。太溪、複溜、湧泉等可用。灸關元、氣海則更好。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293)
【解讀】
少陰病有寒化、熱化之分,本條係屬熱化證之變證。是證“一身手足盡熱”是其辨證要點,一則可與陰盛格陽證鑒別,二則作為熱在膀胱的標誌。因膀胱外應皮毛,熱在膀胱,故一身手足盡熱。熱涉膀胱血分,熱傷血絡,絡傷則血不循經,故可發生便血。
本證未出方治,水熱相結可用豬苓湯,陰虛火旺可用黃連阿膠湯,熱盛蓄血可用桃仁承氣湯。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①,為難治。(294)
【注解】
①下厥上竭:厥逆因於下焦陽虛,故稱下厥;陰血因上出而耗竭,故稱上竭。
【解讀】
少陰病本無汗法,篇中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二方都是兼有太陽表證,不是單純約少陰證。今但厥無汗,全係少陰陽虛之證,而醫者又察因其無汗而強發之,勢必激動營血而發生出血之變。古人認為厥從下起故稱下厥,血從上出故稱上竭;陽虛於下,陰竭於上陰陽有離決之勢,而且欲治下厥須用溫藥,有礙於上欲治上竭須養陰氣又有礙於下,故曰難治。
難治不等於不治,如救治得法,亦有獲愈的希望。汪苓友認為非必死之證,並引常器之雲,可與芍藥地黃湯丹波元簡雲;(下厥上竭,惟景嶽六味回陽飲(人參、附於、幹薑、甘草、熟地、當歸)滋陰回陽兩全,以為合劑矣。) 以上兩條都有出血,但病機及預後不同。上條一身手足盡熱而便血,是陰病轉陽,陽熱有餘,迫血妄行預後多良好;本條見四肢厥逆而上竅出血,為下厥上竭、陰竭陽絕,預後極差。
少陰病,惡寒身踏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