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禍與女主(2 / 2)

女人幹政好不好,如果按傳統當然不是好事,書雲:“牝雞司晨,惟家之索。”說女人幹政就跟母雞打鳴一樣,是不祥之兆。當然,這隻是男人為維護男權統治的一種借口,其實沒那麼回事,那些著名的女主像呂後、武則天,都沒有給國家帶來什麼不尋常災禍。女人幹政治雖說不見得比男人幹得更好,可也未必就比男人更差。至少,我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在中國曆史上,最昏庸最殘暴的統治者並不是女主。太後臨朝也不盡是目光短淺的婦人之見,曆史上也不乏為人為政都不錯的太後。比如東漢章帝時的馬太後,留給後人的口碑就相當好,在後世的史家看來,她甚至比章帝這個大男人要高明得多,也賢明得多。問題是,女人在政治上的作為,實際上是與男人無法類比的,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兩者根本就不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豈止不在一個起跑線上,簡直差了十萬八千裏。那個時代的女人,參與政治的機會對於絕大多數而言,幾乎是等於零,有“為禍”朝政可能的,也就是數量非常少的那一群人。而這些人掙得到這種地位,恐怕有相當的因素在於其容貌和風姿,湊巧才幹、智慧和機遇外加容貌都非常出色的那麼幾個脫穎而出,怎麼可能與浩浩蕩蕩的帝王將相袞袞諸公相比呢?盡管如此,出了一個武則天,也夠讓男人嚇一跳的了,而且這一跳一直到今天還在顫動。

應該說明的是,無論是太後臨朝,還是女皇帝出山,都絲毫不意味著女人地位的提高,甚至都不能說是女人真正意義上的主政參政。她們不過是以男人的方式,按男性世界的規則來進行統治。有些太後的背後實際上還有許多男人(外戚,即她們的娘家人)在操縱。如果不按著男人世界的規則行事,那麼她們連一天也統治不下去。其實她們這樣做也並非有意為之,隻是一種無形壓力下的慣性動作,連號稱雄才大略的武則天也不例外。武則天自己當了皇帝,也的確把自己當成了皇帝,而且是當成了男性皇帝,她不僅在上朝時要像男性皇帝一樣發號施令,在後宮也要如男性皇帝一般地享受,包括性的享受。當臣子對她的性生活提意見時,她絕無一般女人一觸即跳的暴怒,而是心平氣和地接受了,因為一個男性好皇帝也會允許臣下就這方麵的事進諫的。如果不是掉進了男性規則的陷阱裏不能自拔,聰明如許的武則天怎麼會在繼承問題上死活想不開,硬是讓“居心叵測”的大臣們給繞了進去。傳給武家人吧,雖然“皇姓”傳下去了,但那隻是自己的侄子,非親生骨肉,世上斷沒有祭祀姑姑的道理;傳給自己的兒子吧,自己倒是可以安享血食,可大周的天下就又姓李了。真是兩難。其實,隻要換一個思路,這種所謂的兩難就根本不存在了,把皇位傳給女兒,然後讓她姓武,以後世世代代都按母係傳承,如此大周也保住了,武家天下也可以延續了。當然,在整個中國都是父係世界時,就她這一家這麼幹,即使貴為天子,也勢單力薄,無力回天。況且,武則天根本就不可能想到這一層。男性規則的邏輯已經將所有女性套牢了,即使聰明如武則天,也跳不出來。